-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章 魏晋文论的自觉;第一节曹丕《典论· 论文》与“文气说”;曹丕的《典论·论文》是自觉地对当时文人创作进行批评的一篇文论著作,它是魏晋文论的开山之作。“文气说”虽然仅见于曹丕《典论·论文》的短短几百字中,但思想内容却十分丰富,涉及文学的本体、作品的风格,以及批评的方法诸范畴。
建安文学的慷慨仗气,就是指曹氏父子和建安文人出于人文情怀,渴望建功立业的精神气概。汉末动乱既使人感到生命无常,同时也提供了建功立业的机缘。作家仗气骋词,正是建安文人建功立业思想在文学中的表现,它通过直抒胸臆,高扬个性而显现出来,这种主观之气由于蕴涵着深刻的社会内容而精诚动人,慷慨高厉。
;“文气说”与文学风格论;曹丕认为文章当以“气”为主。这种“气”体现在每个作家身上,又因人而异,好比吹奏音乐时,乐器构造??同,由于吹奏人用气不齐,巧拙有分,所以音调也各不相同,这种先天素质就是父亲也不能移给儿子,哥哥也不能传给弟弟。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气”大致是指一种组成宇宙万物和人身的物质性元素。由于中国古代哲学注重“天人合一”,把人和自然视为一体,因此,哲学家们认为人的生理和心理现象也是由元气化合而成的。《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引郑子产的话:“民有好恶、喜怒、哀乐,生于六气。”杜预注云:“六气谓阴、阳、风、雨、晦、明。”认为人的喜怒哀乐等情绪来源于自然界的“六气”。这是一种古老而直观的对人的感情和意志来源的说法。
;但是,首先把元气与人的气质、个性及其才能联系起来加以考察的,却是在曹丕所处的汉末三国时代。当时的姚信在《士纬》中提出:“孔文举(融)金性太多,木性不足,背阴向阳,雄倬独立。”他认为孔融禀受的金气偏多,木气过少,以至性格刚直雄倬、桀骜不驯。刘劭《人物志》则认为人禀气有偏,性分各异。
;曹丕“文以气为主”的“气”,大致与魏晋时代的用法相同,主要指作家的个性气质,它体现在作品中形成不同的气调风格,因此,他所说的“气”兼有内外合一的特点。曹丕的“文气说”在提出“文以气为主”的同时,还进一步指出“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把作家的气质和作品风格分为“清”与“浊”两种类型。他所说的“清”为高爽朗畅的风格,“浊”指纡缓沉滞的风格。自曹丕以“清浊”划分文章风格的阳刚阴柔之后,魏晋文论多沿用这个概念。
;在《典论·论文》中,曹丕对建安七子等人的主“气”情况作了分析评价:“应玚和而不壮”,这是说应玚作品气调柔和而不遒壮;“刘桢壮而不密”,这是指刘桢作品气貌高爽劲健但不够细密;“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这里对孔融作品的气调风貌大加称赞,说他超绝时人;“徐幹时有齐气”,这是说徐幹作品风格迂缓。徐幹长期生活在齐地,也不免沾染了这种习气,曹丕对此是很不赞赏的。尽管徐幹著《中论》二十篇,“辞义典雅,足传于后”(曹丕《与吴质书》),而孔融“不能持论,理不胜辞”,但曹丕在主“气”方面,仍将孔融置于徐幹之上,盛赞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可见,曹丕论文主要推崇作家风力气骨的遒劲刚健。这种审美理想,首先是当时的时代风气使然。建安文人有感于当时的时代动荡,所以作品梗概多气,激昂慷慨。曹丕倡导阳刚之美,代表了建安文学的审美理想,它是当时动荡变迁的时代环境对建安文人的感召所造成的。
; “文气说”与文学批评论;曹丕提出“诗赋欲丽”,这不仅有关文体风格的问题,而且是对两汉时代文学观念的纠正。两汉的辞赋理论与诗学,提倡的是讽谏劝美,重视的是诗赋中的政教内容,形式的工巧反被称作雕虫小技。曹丕提出“诗赋欲丽”,对两汉时代以《毛诗序》为代表的教化观念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他的文学观念的建立,正是源于对文体的具体辨析。曹丕并非反对文学的教化,但是他认为要分清不同文体承担的功用,它们各有所司与所重,不能一概而论。就发挥政教而言,奏议、书论与铭诔也许作用更大,诗赋则适合于情性所发,吟咏所至。
;曹丕把文体分为四科八类,基本上划清了当时和后世通行的广义的文学体裁和两汉所说的诸子、六艺类的界限。而且前两类(书论、奏议)为无韵之体,后两类(诗赋、铭诔)为有韵之体,已经隐含着区别散、韵之体的意思在内。曹丕之后,从“缘情说 ”角度来分别文体的,当推西晋的陆机,其《文赋》把文体分为十体,即诗、赋、碑、诔、铭、箴、颂、论、奏、说十体。陆机本人是一个重视儒学教化的人,不过他毕竟看到了文学的特殊性,在文体论上,坚持通过分体文学来观察文学共性,此亦可见文体论的解放反过头来会带动整个文学观念的解放。
;曹丕的作家论又与文体论直接有关。在曹丕看来,虽然作家俱禀元气,但由于禀受有偏,所以人的才性也各不相同。同样,“文本同而末异”,文章就其本体来说,都是表达思想感情的,但它的体裁又各不相同,分为诗赋、铭诔、奏议、书论等四科八体,“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由于八体不同,人各有所擅,只有少数通才兼擅各体。遗憾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复旦大学介绍-PPT简介(经典版).pptx VIP
- 安徽省马鞍山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 含答案).docx VIP
- 2025年儿科三基三严考试题库.doc VIP
- 品管圈PDCA参赛作品-血透中心提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甲状旁腺激素合格率医院品质管理案例(1).pptx
- 2025耐碳青霉烯类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的诊治和防控指南推荐意见(全文).pdf VIP
- 二零二三年 优质公开课10的认识.ppt VIP
- 基于统计方法的我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评估模型研究.pdf VIP
- 沙场转让合同协议书.docx VIP
- 数字医学专业介绍.pptx VIP
-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