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中国文学批评发展史第三编导论.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最为辉煌的年代。这一时代的文学批评,由于时代的刺激,士人将生命活动与审美精神融为一体,显现出中国古代文化中人生与艺术相统一的传统。文学活动与文学观念的生成,不仅是思辨的结果,而且是生命精神和人生体验的升华。;两汉时代的封建统治者将文学与政教相联系,忽略了其中的生命精神与人生体验,而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则建构在人生感受与体验的基础之上,使中国古代文论赖以生成与激活的生命精神得以解放,同时将先秦两汉儒学的精粹得以传承与光大,直接促成了文学事业的自觉,以及文学批评的发展,这在齐代刘勰《文心雕龙》与梁代钟嵘《诗品》中彰显得十分清晰。隋唐以来,虽然六朝后期文学批评的偏颇之处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但是这种追求人生与艺术的统一,注重从人生体验去建构文学理论、从事文学批评的传统得到了传承和发扬。;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涉及文学创作论、风格论与文体论,形成了系统的理论学说,尤其是文体批评意识的强化,表现了中国古代审美意识的高度自觉。自古以来,中国人对汉语文学特征的倾心揣摩,精雕细刻,达到了很高的造诣。在六朝时出现了声律、用典、对偶与词采高度成熟的五七言诗与骈体文。;《文心雕龙》上半部用文体论的形式来论述各类文体的名义、源流、代表作家的作品和作法。它的分类更加细密,计有三十三类。刘勰接受了当时重视文学形式美的思想。用有韵之文和无韵之笔来划分文体。《文心雕龙》集前人文体论之大成,它既吸取了曹丕、陆机等人论文体风格的观点,又广泛借鉴了挚虞《文章流别志论》研讨各类文体源流、评述作家作品和释名定义的体例,梁昭明太子萧统,则从编纂文章总集的角度来辨析文体,从其分类的实际情况来看﹐大致划分为赋﹑诗﹑杂文三大类﹐又分列赋、诗、骚、七、诏、册、令、教等三十八小类。;这样的分类体现了萧统对古代文学发展,尤其是对文体分类及源流的理论观点﹐反映出文体辨析在当时已经进入到了非常细致的阶段。魏晋南北朝的文体辨析,推动了当时人们对文学特征??认识。

文档评论(0)

autohh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