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橡皮筋作动力》实验设计改进研究.doc

《用橡皮筋作动力》实验设计改进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5 《用橡皮筋作动力》实验设计改进研究 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五上第四单元《运动和力》教材以小车作为研究载体,进行重力、弹力、反冲力及弹力等研究,是学生喜爱的教学活动。然而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会发现,本单元原有的实验设计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缺陷,特别是实验研究的工具——小车,在材料和质量上存在问题,这种问题使得学生的研究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这种缺陷在第二课《用橡皮筋作动力》的教学活动中,显现的尤为明显。针对发现的问题,笔者通过优化教学设计、改进实验材料等方法进行过多次尝试,本文就针对这一课的改进和反思,供大家探讨。 一、原教材中的实验设计与不足 《用橡皮筋作动力》一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的教材内容,主要的教学活动是“利用橡皮筋的弹力作为动力使小车运动”。具体包含两部分,一是安装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及探究橡皮筋的缠绕方向与小车行驶的方向的关系,二是研究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明确“弹力”概念,知道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运动的动力来源于橡皮筋的弹力,弹力的大小决定小车运动的距离,进而明白为什么“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能运动越远”。第一个活动是第二个活动的铺垫。本节课的重点是“弹力”的研究,这也与本单元《运动和力》主题中的“力”的研究相吻合。第一课的重力,以及后面的反冲力和摩擦力都是围绕力展开的,所以实验的设计的重点应该落在弹力的研究上,缠绕方向只是一个辅助研究。 如果本课以橡皮筋驱动小车前进作为研究载体,那么实验的成功关键在于实验材料的选择上。然而一般的皮筋拉伸后产生的弹力较大,而且这个力会在瞬间爆发,很难控制其释放,所以实验中很容易出现打滑的现象。当然针对一现象,很多一些老师已经有了改进,既通过加大摩擦力的方法来改进,如增加轮和地面之间的摩擦系数、增加车身的重量等。但是即使这做了,实验效果也还是难令人满意。教材工具箱配套的小车(如图1)所采用的材料和制作工艺都比较粗糙,使得学生想用它来进行理想的研究存在一定困难。主要有以下问题: 小车利用螺丝螺母进行固定,松紧难把握,小车的框架不稳定,而且多次使用后铁制 品容易生锈; 轮胎的材质为塑料。塑料极易损坏,且较为光滑,易打滑; 小车的轴会左右滑动,所以在实验中小车经常跑偏,给测量增加干扰。 轴上的塑料圆环孔较小,使橡皮筋固定和缠绕变的困难; 图1 图2 所以配套实验器材的局限性影响和制约了学生的探究效率及实验效果。学生实验探究的时间,往往花费在小车的调整处理上。那么如何改进《用橡皮筋作动力》一课关于弹力研究的实验,笔者通过多次尝试,重新设计了两种改进方案。 二、改进后的实验设计与优缺点 第一种改进——优化实验载体 针对教材中原有实验设计及器材不足,改进的关键是寻找合适的材料,也就是寻找较为合适的小车,替代配套小车。由于笔者一直从事学校机器人社团辅导工作,对乐高积木非常熟悉,也经常带领学生利用积木搭建小车进行各项研究。乐高的积木套件制作的小车(如图2)相比原教材中的小车更具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乐高积木的精度非常高,精度公差仅为0.002毫米,轮子采用的橡胶跟真实汽车轮胎 材质相同,所以这两个特点使制作出来的小车抓地能力强,不易打滑。 2.小车的搭建不需要借助工具,可以通过简单梁、片、轴简单的组合就可制作出小车, 且小车的结构采用两孔的片(四个固定点)固定,使小车的结构非常稳定,给小车走直线提供保障。 3.如图2所以,小车橡皮筋缠绕简单,极易学生操作。 4.小车橡皮筋不仅缠绕简单,而且橡皮筋脱落也非常容易,可以高效离合,避免小车回 弹。 采用乐高积木构建的小车,可以有效的解决原器材中的关键问题,为学生《用橡皮筋作动力》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这样改进后,解决了实验材料对实验的制约,通过课堂实践教学发现,不仅能使学生通过研究较为容易的发现,小车行驶方向与橡皮筋缠绕有关,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小车行驶距离越远。而且还可以通过合理的控制变量对橡皮筋的弹力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直指本课研究重点——弹力。 弹力是橡皮筋形变后产生的,弹力的大小跟橡皮筋形变的大小有关,理想中的橡皮筋产生的弹力是线性的。橡皮筋在弹力范围内,形变距离相等,产生的弹力也一样,这也是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也是本课第三个活动,制作简易弹力测量计的基础。 笔者在改进实验材料的基础上,对本实验设计中的变量控制进行过尝试,在2014年吴兴区和南浔区联合教研活动中开设《用橡皮筋作动力》一课进行实践,设计了如下表格1、表格2。 表格1 全班研究汇总表 圈数 组号 2圈 4圈 6圈 1 2 3 4 5 6 7 8 9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