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关联理论看文化信息在俄汉翻译中的传达从洪荒之力的翻译谈起.docxVIP

从关联理论看文化信息在俄汉翻译中的传达从洪荒之力的翻译谈起.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关联理论看文化信息在俄汉翻译中的 传达一一从“洪荒之力”的翻译谈起 廖红英 西南政法大学外语学院 摘要: 关联理论自产生以來极大地影响了语用学,特别是认知语用学的发展,被广泛 运用于翻译研究,成果颇丰。将这些成果运用于俄汉翻译中文化信息的传译是完 全必要的,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关联理论视角下对翻译的认知至少在确立和运用 语用原则、避免过犹不及、确立和运用适当调整原则等方面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关联理论;关联性;文化信息;传译; 作者简介:廖红英,女,西南政法大学外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俄罗斯语 言文化、法律俄语研究。 收稿日期:2017-01-09 Interpreting Cultural Contents in Russian-Chinese Translation with Relevance Theory as Shown in the Translation of Prehistorical Powers” LIAO Hongying Abstract: With a far-reaching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pragmatics, especially cognitive pragmatics, Relevanee Theory is widely used in translation studies with brilliant achievements. Russian-Chinese translation study is no exception. Such a new attempt as applying the above achievements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al contents is absolutely ncccssary and essential. The pcrccption of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levance Theory is instructive in many aspects, such as establishing and applying pragmatic principles, avoiding overstating, and establishing and applying principles of appropriate adjustment. Keyword: Relevanee Theory; relevanee; cultural contents; interpretation; Received: 2017-01-09 在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上冲匡 面对记者提问语惊四座,一句“我 之力”使“洪荒之力”这一成语迅1 中外媒体护寺别是俄罗斯媒体对乍 更是引起了翻译界的热切关注。 道 “只 Mory maBaTb TaK 6b aoBozrbHa! H pacKpbina eecb cbc Mcno^b3OBa^a Bee cbom cwim ?( 吗?我非常满意!我发掘了自己E 全力);中国网俄语频道的报: nepBo6biTHbie cmjim npMMeHwia! 的力量);新华社俄语报道中用了 ^cypHanHCTaM 7 hto pacKpbiJia Beet B XOfle COCTM3aHHM n ocTaitacb 6o; pe3y;ibTaTOM. ?(她对记者说,她 自己的全部潜力并对取得的成绩蛊 其实,不论是“洪荒之力”译为 pacKpbiJia sect CBoii noTeHii,Mai[ , m Mcno^b3OBa^a Bee ,都在可接受的范围,但是从翻译研究的角度,就不能不深入探讨何种译文更 佳。因为“洪荒Z力”的翻译已经触及俄汉翻译的一个根本问题:原语符号文化 信息的传译。 “洪荒” 一词来源于中国古代神话,指“混沌、蒙昧的状态。也指远古时代” (辞海,1999:672); “洪荒之力”,“可以理解为是天地初开之时这种足以毁灭 世界的力量”。显然不论是把洪荒之力译为 pacKpbma eecb cbom noTeHii;nai[,刃 ncn( Bee cbom cwibi 还 是译为 H nepBo6b 都没有把这一说法的文化伴随意义表达npiiMeHwia 都没有把这一说法的文化伴随意义表达 出来,译文还有进一步斟酌的空间。 俄汉翻译既是两种言语之间的转换,更是跨文化的交际和交流。由于中国人和俄 罗斯人的生存环境和历史发展以及语言和文化存在巨大差异,因而突破文化障 碍是俄汉翻译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也是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文化障碍的 突破程度往往成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