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管理可行性分析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图书管理可行性分析报告 XXXXXX-XXXXXX用X班-XXX DSN – 版本 1.0.0.0 日期:2009-9-21 目 录 TOC \o 1-3 \h \z \u 1.引言 3 1.1项目背景 3 1.2项目范围 3 1.3目标 3 2.图书管理系统体系规划 3 2.1拓扑结构 3 2.2层次体系结构图 4 2.3系统功能结构图 5 3.图书管理系统业务流程图 6 4.所建议系统技术可行性分析 7 4.1对系统的简要描述 7 4.2与现有系统比较的优越性 8 4.3 采用建议系统可能带来的影响 8 4.4技术可行性评价 8 5 所建议系统经济可行性分析 8 5.1该系统对客户的影响: 8 5.2估算方案 8 5.3 具体项目总体估计 8 5.4收益 8 6.社会因素方面的可能性 9 6.1.法律方面的可行性 9 6.2.使用方面的可行性 9 7.图书管理系统开发资源 9 7.1开发环境 9 7.2运行环境 10 8.工作进度安排 10 1.引言 1.1项目背景 项目的任务提出者:该图书馆馆长 开发者:软件工程系 用户:图书馆工作人员及读者 1.2项目范围 对图书馆书籍、读者资料、借还书等进行高效的管理,特编写该程序以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效率。 1.3目标 由于原先图书管理采用的人工系统,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图书管理系统可以改善这种情况,只需一台电脑和一个管理员老师就能轻松完成.同时提高对新书入库、借阅图书以及学生信心管理的速度。减少人力的投入的同时提高了信息处理的精度和准确度,在输入无误的基础上可保证数据的正确性。改进了管理服务的质量,可由系统对入库图书进行自动分类、归类,学生信息整理、借阅情况登记入档。改进人员的利用率,减少了前台操作人员,更多的人员可用于为借阅者服务、更新采购图书等其他事物,节省人力资源。 2.图书管理系统体系规划 2.1拓扑结构 学校的多台借阅管理机通过以太网连接在一起,为避免入侵者对信息的破坏装上防火墙软件,最后读者的借阅信息传输给终端客户机,及数据管理中心。 2.2层次体系结构图 层次体系结构图可分为三层,表现层,业务层,数据层。 表现层具体表现方式即WEB 业务层具体的业务有借阅信息管理,书籍信息管理,读者信息管理,系统管理 数据层有SQL数据库,ORACLE数据库 2.3系统功能结构图 1, 图书馆信息系统可分为四大模块(借阅信息管理,书籍信息管理,读者信息管理,系统管理) 一, 借阅信息管理包含借书信息管理,还书信息管理 二, 书籍信息管理包含设置书籍信息,设置书籍种类 三, 读者信息管理包含设置读者信息,设置读者种类 四, 系统管理包含密码修改,退出系统 2,借书信息管理下可进行借书信息查询,借书信息添加,借书信息修改 还书信息管理下可进行还书信息查询,还书信息添加,还书信息修改 设置书籍信息下可进行书籍信息查询,书籍信息添加,书籍信息修改 设置书籍种类下可进行书籍类别添加 设置读者信息可进行读者信息查询,读者信息添加,读者信息修改 设置读者种类可进行读者种类添加,读者种类修改 3.图书管理系统业务流程图 一读者借书描述:读者到达图书馆借书时候先输入借书证号,如果不正确则重新输入:如果正确,图书管理员则进行图书信息核对,是否有超过借书数量的上线,显示超过则不可以借书,没有超过可以借书。 二读者还书描述:当读者还书的时候,图书管理员进行图书扫描,如果该书超过还书期限,就需要罚款;没有的话还可以续借,此时还需判断是否有其它到期的书没有归还,没有的话可以续借;若有需提示到期未还的书,图书管理员告知读者。 4.所建议系统技术可行性分析 4.1对系统的简要描述 新系统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加入了新的数据库的支持,使用了先进的数据库技术与数据管理技术,使数据的准确性与安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且在用户的并行操作与用户管理方面也有了极大地改善。 4.2与现有系统比较的优越性 在以上几点中已可以看出新系统的性能与功能上与现有系统的差别,首先新系统克服了原来系统的资金投入大,人员设备技术含量低,系统工作负担重等缺点。而且加入了对数据的安全性保护的功能,使原有系统在可用性与稳健性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4.3

文档评论(0)

smash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