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分析
小组成员:
摘要
本文先从理论角度对影响我国居民储蓄
因素进行分析,再从现实实际出发,利用
1985-2003年的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
型,并对模型进行修正检验,剔除不显著因
素,并分析原因,从而最终确定影响我国居
民储蓄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快速发展,人民
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居民储
蓄存款余额始终保持高速增长。适度的储蓄能够促
进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均衡发展的进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均衡发展的,但是居民储但是居民储
蓄如果达到适度的点后依然居高不下,说明国家居
民的消费欲望和能力不强,需求不足将导致产品库
存严重积压,企业效益下降。本文对20多年来我国
居民储蓄状况作一些尝试性的研究,以期找到解决
储蓄高增长的途径。
解释变量选择的依据
影响居民储蓄行为的因素错综复杂,但
是通过研究经济理论对储蓄的解释以及对实
践的考察,结合我国的经济状况,本文主要
考虑下列因素对我国居民储蓄的影响:国内
生产总值 、利率、物价水平、储蓄习惯、制
度因素 。
制度因素
合理的制度设计能够降低交易费用,促进市场
运作,它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90
年代之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是计划经济,经济政策
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所以基本不考虑制度因素。90
年代以后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年代以后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出台了出台了一系列经济政系列经济政
策,这些政策的合理性还需考证,具有一定的不稳
定性。这种不稳定性使居民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增加,
使居民的消费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影响到居
民的储蓄。制度因素无法量化,在计量分析中将其
作虚拟变量考虑,1999年之前的制度因素取值为0,
从1999年之后的取值为1。
数据说明
居民储蓄额S (亿 国民总收入 实际利率 物价水平 制度因素ER (0或
时期(年)
元) I (亿元) R (%) P(上年=100) 1)
1985 1622.6 8989.1 -2.64 108.8 0
1986 2237.6 10201.4 0.70 106.0 0
1987 3073.3 11954.5 -0.10 107.3 0
1988 3801.5 14922.3 -10.16 118.5 0
1989 5196.4 16917.8 -6.66 117.8 0
1990 7119.8 18598.4 6.98 102.1 0
199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