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介绍相关背景资料.docVIP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介绍相关背景资料.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蜡烛》教学设计 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 设计者:宁化城东中学 曾冬秀 【教学目标】 1.默读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全文。 2.品读课文,揣摩人物形象,学会用细腻的外貌、动作、细节描写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3.通过关键词句的品味理解全文的主旨。感受各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用血肉凝结的情谊,熏陶学生的道德情操。 【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揣摩人物形象,学会用细腻的外貌、动作、细节描写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 通过关键句的品味理解全文的主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问答法和点拨法等。 【教学过程】 一、介绍相关背景资料导入。 1939年-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所进行的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造成破坏最大的全球性战争。 战争最高峰时期,全球有61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有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西斯强盗肆意践踏人类文明,在纷飞的炮火中,一切有形的东西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毁灭,但不可摧毁的是反法西斯联盟钢铁般的意志。 为解放南斯拉夫,1944年9月,苏联和南斯拉夫在莫斯科就苏军进入南斯拉夫领土达成协议。苏军对南斯拉夫领土上的德军作战。南斯拉夫的首都贝尔格莱德上演了令人难忘的故事。 二、抓住记叙要素,整体感知课文 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4年9月19日。 地点: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 人物:老妇人玛利·育乞西(主人公)红军战士契柯拉耶夫。 事件的起因:一位苏联红军战士在南斯拉夫国土上牺牲了, 经过:南斯拉夫母亲不顾枪林弹雨,以惊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 结果:最后拿出自己唯一珍爱的结婚花烛点在烈士的坟头,悼念烈士表达敬意。 (用一段话概括) 一句话概括:南斯拉夫老妇人冒着生命危险埋葬苏联红军烈士。 三、朗读感人片段,理解人物形象 (一)先自主学习 1.找出主人公令你感动的片段,并说说理由?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2.老妇人是一个 的人。 (二)交流提升 1. 指名学生朗读老妇人令人感动的片断, 2. 学生概括 3、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归纳 (1)概括人物形象的方法: ①故事情节:即该人物做了哪些事?从中提炼人物的基本性格特点; 她不怕艰难,安葬烈士。把珍藏的喜烛点在烈士的坟头,并彻夜守在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表现出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②人物描写:抓住人物动作、神态、外貌、心理等具体描写,认真分析归纳其心态; 爬、跪、捧、吻等动作,掩埋烈士很吃力但一丝不苟。她的黑色大围巾表达沉痛庄严肃穆的情感 ③侧面烘托:如本文中的环境描写;炮火连天(环境危险)──不顾生死。 ④结合人物年龄、身份、地位等分析。老妇人是南斯拉夫普通民众,年老体弱。 (2)概括老妇人形象:对苏联红军充满敬意,勇敢无畏;不惧危险;善良慈爱;有着强烈深沉的母亲般的爱…… 对法西斯充满仇恨,渴望和平。 (3)小结:“爱自己的孩子是母亲,爱别人的孩子是天使。”这位南斯拉夫老妇人就是一位天使,她亲手点燃的那一点微弱的烛光,驱散了浓浓的黑暗,照亮了无数人的心田。 四、品读关键句子,领会文章主旨 (1)关键词句: “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 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这段话中“火焰不会熄灭”是不符合生活常理的,物质的“火焰”是会熄灭的,那么不会熄灭的是什么?是精神的“火焰”,那么“火焰”何象征意义? ①是红军烈士的生命之光。 ②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 ③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2)本文主旨:高度赞扬了南斯拉夫的老母亲对红军烈士的真挚而深沉的爱,热情讴歌了两国人民在共同反抗法西斯战争中所建立的崇高的情谊,这种情谊不分国界,情同母子,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 五、小结 (1)回顾本课学习内容: 1.抓住记叙要素,整体感知课文; 2.朗读感人片段,理解人物形象; 3.品读关键句子,领会文章主旨。 (2)结语:“蜡烛”是光明的象征,是奉献的象征,一支小小的蜡烛将穿透战争的阴霾,《蜡烛》是赞美诗,颂歌,这首颂歌将永远回荡在热爱和平的世界人民的心中。我们热爱和平,我们期盼着世界远离战争!热爱和平,远离战争! 六、作业:练笔(课后练习三) 文章中的老妇人始终没有说一句话,丰富的内心活动都是通过她的动作来表现。试揣摩文章倒数第四段,设想一下段中表现的老妇人的心理活动,并用一二百字写下来。

文档评论(0)

直挂云帆济沧海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