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人教版初中语文6单元《湖心亭看雪》.docVIP

八年级人教版初中语文6单元《湖心亭看雪》.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藏族中学 唐丽梅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的小品文大家张岱写的一篇散文。文中用白描手法 寥寥几笔勾勒了一个凄清淡雅的雪世界。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复杂而微妙的情感:既有独自赏雪的孤寂,又有偶遇知音的欣喜,还交杂着作为亡国遗民的痛心与无奈。编者把它作为一篇自读课文编入八年级第六单元,和郦道元的《三峡》、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放在一起,全都是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阅读这类诗文,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 积累精练的文言词句; ② 初步了解白描的写景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品味雪后西湖美景; 情感与价值目标: 感悟作者雅趣和孤高自赏的情怀; 3.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欣赏雪后西湖美景; 4.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雅趣和孤高自赏情怀; 5.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提前预习,标出疑难 6.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教法分析: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诵读教学法,应指导学生多朗读,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情调,在诵读中仔细品位文章的语言,深入领会作品意境,获得美的享受;应多读少讲、以读代讲;同时还采用小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 三、学法指导: 1.学法指导要体现文言文教学的特点,既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又要注意字词句落实; 2. 重点语句提示、分析; 3. 分组讨论交流,在自主学习中享受美的愉悦,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 1.导入:(用三张ppt展现西湖美景,学生由图片景物容易联想到曾经学过的诗句) 描写西湖之景的诗句很多,大家能简单说说吗?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啊,同学们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温柔缠绵;如果诗人心中有一块坚冰,那他笔下的西湖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今天让我们,随张岱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2.作家简介:(大屏幕展示PPT5) 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文学家。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代表作:《陶庵梦忆》、《西湖梦寻》。 3.初读课文,把握准。(大屏幕展示ppt6) 第一次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字形、把握朗读节奏。 崇祯(chóng zhēn)  毳(cuì)衣  雾凇(sōng) 强(qiǎng)饮 沆(hàng) 砀(dàng)  铺毡(zhān)  喃喃(nán)  更(gēng)定  更(gèng)有此人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驾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4.二读课文,通文意。(大屏幕展示ppt7、8) 第二次读课文,在把握字音、字形和朗读节奏的基础上重在整体感知文意。 ①自读:参照注释、利用工具书、回顾旧知、结合语境、自我揣摩。 ②同桌间讨论交流,质疑解难,教师巡视指导。 ③提示以下词语,帮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 是日(代词,这)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动词,煮) 是/金陵人(判断动词,是) 余驾一小船(数词“一”) 上下一白(副词,全) 客此 (动词,客居) 鸟声俱绝(动词,消失) 强饮三大白(勉强) 5.三读课文,赏美景。(大屏幕展示ppt9、10) 再读课文: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再读,重在体味情感,注意语流(节奏、停顿、快慢); ①找出描写雪景的句子,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景物的?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传达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听觉描写)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叠用三个“与”,结合“一白”,仅仅几字,就勾勒出天连着云、云连着山、山连着水、白茫茫一片的浑阔清远。 (远观) “湖中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其中,“影”、“痕”,似实又虚,营造了似有若无、依稀恍惚的朦胧空灵之境(近看) ②仔细观察文中插图有何特点? 文中插图采用白底单线条墨线勾勒的画法,这种手法叫白描,相应地,文学上,这种抓住事物特征寥寥几笔勾勒事物形

文档评论(0)

dsw28539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