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六 栈桥广场绿化带 7.绿化迁改 车站结构设计 2# 六 大学路侧绿化带 7.绿化迁改 车站结构设计 3# 六 育才中学旁绿化带 7.绿化迁改 车站结构设计 六 8.管线迁改 车站结构设计 1、管线改移保护原则:横跨车站附属的管线临时悬吊保护,紧邻车站附属基坑或纵跨车站附属的纵向管线临时改移,对车站及附属结构有影响的管线采取永久迁改措施。 2、需要临时悬吊保护的管线有污水、雨水、供电、热水、上水等9根管线。 3、主体施工期间,横跨车站1#风亭组的供电管、电讯管永久迁改至车站东侧;沿B出入口路灯管及有线电视临时迁改。 管线类型 材质 规格 迁改方案 迁改长度 备注 路灯电缆 铜 DN100 悬吊保护 20 过街通道 电力 混凝土包封 300×150 永久迁改 41 混凝土包封 300×150 永久迁改 40 混凝土包封 1600×600 临时迁改 60 换乘通道 通信 混凝土包封 500×100 永久迁改 32 混凝土包封 400×200 悬吊保护 8 换乘通道 混凝土包封 200×100 复孔 130 C出入口 给水 DN200 20 过街通道 DN300 5 换乘通道 雨水 砼 DN400 临时迁改 60 污水 陶瓷 DN400 钢管并保护 20 铸铁 DN300 钢管并保护 20 陶瓷 DN400 永久迁改 76 C出入口 六 9.建(构)筑物关系 车站结构设计 太平路 人民会堂站于污水泵房侧下穿通过,车站拱顶距离泵房底约为5.3m。 (1)主体爆破采用控制爆破措施,爆破震速小于1.5cm/s; (2)采用洞内袖阀管注浆加固、及泵房外侧止水桩措施; (3) 施工加强对其进行监测; 4号线人民会堂站 15m 杂填土 粉粘土 粗砾砂 强粗花 中粗花 微粗花 污水泵房 9.7m 19m 5.3m 46m 3m 3号线人民会堂站 排风道 新风道 16m 7.6m 六 10.防排水设计 车站结构设计 人民会堂站采用全包防水,依据地勘资料显示:本车站海水腐蚀为中等腐蚀,结构考虑提高混凝土,增加保护层厚度,及钢筋外涂防腐蚀剂处理。 车站工期横道图 六 控制时间节点: 围挡及绿迁、拆迁、管迁开始时间2016年9月;绿迁、拆迁、管迁完成时间2016年11月底;动工时间2016年12月; 11.工程筹划 七 前阶段专家审查意见执行情况 总体设计阶段审查意见和执行情况 1、车站主体、出入口与污水泵站距离较近,暗挖施工风险很大;车站换乘高差大,换乘楼扶梯组梯前缓冲空间小,换乘功能差。建议进一步研究推荐改迁污水泵站的比较方案的可能性。 回复:经核实,污水泵站东侧泵房为德式建筑,已有百年历史,属文物保护建筑;同时,太平路周边范围污水均由污水泵站处理,市政功能较强,无法拆迁。故本站主体无法采用明挖法施工。 2、鉴于本站为换乘站,应适当提高车站规模及服务设施标准。建议采用单柱12m岛式站台,站厅中部L形楼梯改为T形楼梯,左端厅台楼扶梯改为上下行自动扶梯。 回复:车站西北侧紧邻污水泵站,东侧与3号线车站换乘,换乘高差14.5m,为减小车站施工风险,根据客流预测和站台宽度计算,原11m站台宽度满足要求,因此站台宽度及公共区内垂直交通布置维持原设计。 3、建议换乘通道设于站厅公共区中部,方便换乘,避免与出站流线冲突;换乘高差14.5m,建议双向换乘通道内增加备用自动扶梯,即采用三部自动扶梯夹楼梯形式。 回复:执行专家意见,换乘通道调整至车站公共区中部;根据客流资料,本站换乘客流较小,现有楼梯可满足其中一台自动扶梯检修时的通行要求,故不楼扶梯数量维持原设计。 4、比较方案为地下一层站厅的地下三层站,站台宽度采用11m不合理。应按本线设计标准,采用双柱13m岛式站台。 回复:因太平路污水泵站无法拆除,且车站无横向移动空间,故车站已取消明挖方案。由于车站主体两侧受限,导致车站站台宽度无法达到本线设计标准不小于13m的要求,经与总体沟通并根据客流预测计算,本站站台宽度采用11m标准。 5、车站北侧出入口通道与3号线出入口通道应进行整合。 回复:按专家意见执行,车站A号出入口已优化,车站原D号出入口已取消。 七 前阶段专家审查意见执行情况 换乘站专家咨询审查意见和执行情况 1、优化D号口楼扶梯设置,建议调整为两部扶梯 回复:D号出入口通道设置于4号线车站主体与3号线车站附属之间8m夹土范围内,与3号线车站共用出地面通道。通道结构净宽4m,提升高度16.3m,不能满足同时设置2扶1楼的规范要求,且施工风险较大。目前方案已取消设置原D号出入口,改为增加过街通道连接4号线C出入口和3号线出入口,满足原D号出入口通道功能需求。 2、建议3号线A号口外扩出一部扶梯宽度,优化通道“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附表6组织机构框图_secret.doc
- 陈教授解答.pdf
- 陡壁深谷高墩桥梁施工.pdf
- 非预应力板梁预制技术交底.doc
- 顶层端单元砖墙裂缝的防治.pdf
- 隧道开挖中壁导坑施工方法.pdf
- 顶推法施工工艺框图.pdf
- 顶棚涂料的知识.doc
- 隧道开挖钻爆设计方案及安全操作注意事项.doc
- 顶模撑新法.pdf
- 青岛地铁4号线初步设计专家评审汇报-劲松四路站.ppt
- 青岛地铁4号线初步设计专家评审汇报-大河东站.ppt
- 青岛地铁4号线初步设计专家评审汇报-沙子口出入段线区间.ppt
- 青岛地铁4号线初步设计专家评审汇报-沙子口车辆基地.pdf
- 青岛地铁4号线初步设计专家评审汇报-洪山坡站.ppt
- 青岛地铁4号线初步设计专家评审汇报-福州路站.ppt
- 青岛地铁4号线初步设计专家评审汇报-车站设备.ppt
- 青岛地铁4号线初步设计专家评审汇报内蒙古路站~海泊桥站~鞍山路站区间.ppt
- 青岛地铁4号线初步设计专家评审汇报劲松七路站~辽阳东路站区间.ppt
- 青岛地铁4号线初步设计专家评审汇报劲松三路站~劲松四路站区间.ppt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