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教学设计.docVIP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教学设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爱莲说》教学设计 作者: 王振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育才中学(255100) 教材分析: 《爱莲说》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千古美文。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追求富贵之风的批判与鄙视。学习本课要反复诵读,用心品味,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同时也要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教学目标:?   1.诵读全文,掌握重要的文言知识点;?   2.感受“莲”美好的形象,理解作者的志趣和情感;?   3.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重点:?   感受“莲”美好的形象。?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志趣和情感。?   教法和学法:朗读法、描述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1.课前欣赏莲的图片?   2.导入新课,并解题?   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莲一直是美好圣洁的象征,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写莲的千古名文《爱莲说》,作者是周敦颐。?   “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自由。《爱莲说》就是抒发作者对莲的喜爱之情。?   3.自学反馈?   读准字音。?   学习文言文,朗读是必须的起点。下列字词你能读对吗??   蕃 淤泥 濯 涟 亵鲜有闻?   读清停顿。?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个别学生朗读,其他学生点评。特别强调“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一句的断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一句特别长,本句如何停顿,关键看“之”字的作用,“之”字在本句中是表达舒缓语气的,没有实在意思,所以我们在朗读时要在“予独爱莲”后稍作停顿,“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读出韵味。?   首先,朗读速度要舒缓一些。其次,要突出重读词,有抑扬顿挫之感,比如“可爱者甚蕃”中的“蕃”,要重读,强调“多”;“晋陶渊明独爱菊” 和“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独”,要重读;“世人甚爱牡丹”中的“甚”要重读,前后形成对比。还有,要读出情感来,读出作者对莲的喜爱之情。此阶段可让学生齐读课文。?   读通文意。?   小组合作探究,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读通文意。并提出疑难之处,小组间进行讨论。?   水陆草木之花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陶后鲜有闻?   4.赏爱莲情?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作者周敦颐为什么惟独喜爱莲?请根据课文内容的描述,具体说说作者爱莲的原因。请仿照示例使用批注法具体说说。?   示例:出淤泥而不染?   批注:莲,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沾染任何污秽,纯洁清净,其生长环境的污秽与自身的高洁形成对比,表现了莲洁身自好的高尚品质。?   学生自由写作,发言交流。?   师:从莲的美好形象身上,我们看到了这些美好的品德: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不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我,洁身自好,庄重质朴,正直豁达,美名远扬……?   师:作者如此深情地为莲高唱赞歌,他仅仅是在写莲吗? 作者把莲比喻成了哪一类人??   学生讨论并回答。?   师:莲就是君子的化身,莲所具有的高尚品质其实就是君子之德,爱莲其实就是爱君子之德。作者借花写人,来抒发自己对君子之德的赞美,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追求,我们把这种写法叫做托物言志。我们常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个小故事来感受周敦颐的君子之德和高尚情操。?   幻灯片:周敦颐在1045年任南安(地名)司理参军(一种小官)时,为了一个和自己毫无关系的法不当死的囚犯,和顶头上司转运使王逵据理力争,甚至递上辞呈,不惜辞去自己的官职,终于使刚愎自用的王逵有所感悟,承认自己的错误,囚因此不得死。?   师:从这个小故事中,你能看到周敦颐哪些高尚的品质??   生:坚持原则、不随波逐流、正直不屈等。?   师:周敦颐就像一朵盛开的清莲一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就是莲的化身。?   5.品爱莲心?   作者如此爱莲,那在作者周围有没有志同道合者呢?说说你的理由。?   资料助读,帮助学生理解“世人甚爱牡丹”的社会现实。?   幻灯片:?   牡丹雍容华贵,历来就被当成富贵的象征。唐朝初年特别推崇牡丹,把它从山西一带移植到长安,视为珍品,誉为国花。到贞元时,对牡丹的赏玩更成为盛行长安的社会风气,暮春节,车水马龙,人们不惜高价争相购买, “花开花落三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追捧牡丹成为社会的习俗。?   人们喜欢牡丹,其实更多的是炫耀自己所拥有的富贵与权势。所以,作者把牡丹比作富贵者。在当时的社会中作者有没有找到志同道合者?你的依据是什么??   菊花在秋天傲霜独放,不愿与百花争奇斗艳,象征着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淡薄名利的品质,菊也是高尚情操的代表,那作者为什么不像陶渊明

文档评论(0)

dzz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