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温州绕城高速公路江北岭隧道设计(衬砌结构设计专题)
第 PAGE 1页 共 NUMPAGES 72页
1 隧道的选址
1.1基本地质概况
该工程是浙江温州绕城高速公路,工程需要穿越几个山岭,为了减小工程对自然的破坏,则在经过山岭时需要设计隧道,另一方面也是缩短相应的路程,提高城市交通的能力。这里是其中的一个隧道—江北岭隧道。下面将具体介绍该处的详细地质情况:
K4+535~K4+577、K5+134~K5+190段、K6+312~K6+372段以及K6+898~K6+929段,地形坡度在10°~ 40°之间,K4+535段附近有采石场,弱分化晶屑凝灰岩裸露。在地质资料图(附图1)上,表层⑦1层含碎石压黏土,厚0.5~0.7米;⑧2层强分化晶屑凝灰岩,厚1.5~2.5米,稳定性差;⑧3层弱分化晶屑凝灰岩,厚3-5米,节理发育,岩石呈碎石状压碎结构,Kv=0.56,u=0.25,[BQ]=300; ⑧4层微分化晶屑凝灰岩,节理较发育,岩体呈大块状结构, Kv=0.56~0.68,u=0.25~0.23,[BQ]=450,岩石完整性较好,局部较破碎,围岩质量一般,各段围岩的地质情况大体相同,综合评定为Ⅳ级围岩,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掘进时局部会出现滴水、淋水现象。
K4+577~K5+134段,处于低山丘陵区,坡度i = 20°~ 50°,坡面植被茂盛,局部地段基岩裸露。⑦1层含碎石压黏土,厚度为0~0.5米。下伏基岩,岩性为晶屑凝灰岩,巨厚层状;⑧2层强分化层,厚度为2~5米,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⑧3层弱分化层,厚度为5~15米,节理发育,Kv=0.56,u=0.25,[BQ]=300;⑧4层微分化层,节理较发育,岩体呈大快状砌体结构,Kv=0.56~0.68,u=0.25~0.23,[BQ]=450,岩体节理列席较发育,主要列席有325°∠71°、204°∠181°、340°∠13°、175°∠68°。综合评定,本段岩石完整性较好,为Ⅲ级围岩,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在K5+190~K6+312左右,本段处于低山丘陵区,最高点标高为395.4米,坡度为20°~ 50°,坡面植被茂盛,局部地段基岩裸露;⑦1层含碎石压粘土,厚度为0~0.5米。下伏基岩,岩性为晶屑凝灰岩,巨厚层状;⑧2层强分化层,厚度为2~5米,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⑧3层弱分化层,厚度为5~15米,节理发育,Kv=0.56,u=0.25,[BQ]=300;⑧4层微分化层,节理较发育,岩体呈大快状砌体结构,Kv=0.56~0.68,u=0.25~0.23,[BQ]=450,岩体节理裂隙发育,主要裂隙有325°∠71°、340°∠13°、204°∠181°、175°∠68°,呈闭合状。综合评定,本段岩石完整性较好,局部较破碎,围岩质量较好,为Ⅲ级围岩,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K6+929~K6+995段,地表为山麓斜坡地形,坡度i = 15°~ 25°,坡面植被茂盛,⑥4、⑦1层含碎块石粘性土,稍密~中密,山坡处可见大量滚石,直径为1.5~3.5米,最大可达6~8米,多属于崩坡积。下伏晶屑凝灰岩,巨厚层状;⑧1层全分化层,厚度为10~11米,岩石分化呈砂土状,局部夹强分化碎块;⑧2层强分化层,厚度为2~5米,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⑧3层弱分化层,厚度为3~8米,节理发育,岩石呈碎石状压碎结构,Kv=0.56,u=0.25,[BQ]=300;⑧4层微分化层,节理较发育,岩体呈大块状砌体结构,Kv=0.56~0.68,u=0.25~0.23,[BQ]=450。本段为古崩塌体,岩性以含粘性土碎石、块石为主,稳定性差。主要为粘性土碎石、块石以及强分化—微分化晶屑凝灰岩,基岩节理裂隙发育,岩石完整性较差,局部较破碎,综合评定为Ⅴ级围岩。
1.2 隧道的选址
隧道的位置应该选择在稳定的地层中,尽量避免穿越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极为复杂以及严重不良地质地段;若必须通过时,应有切实可靠的工程施工,而隧道洞口也不宜设在滑坡、崩塌、岩堆、危岩落石、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以及排水困难的沟谷处或者不稳定的悬崖陡壁下。并且应遵循“早进洞,晚出洞”的原则,合理选择洞门位置,避免在洞口形成高边坡和高仰坡。通常在多个路线方案中,根据地形图和各种调查资料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之后,最后确定路线。一般路线比较要点是:线形适当(平面顺适、纵坡均衡、横面合理),顺应地形,路线延长对临近地区的影响;安全性、用地、建筑投资、养护费、行驶性能、施工的难易,与当地环境和景观相协调等。对于长大隧道,通风、照明、以及养护费用,都要综合考虑,从而选择最佳方案。
根据提供的地质地形图和地质条件,为了避开⑧2层不稳定岩层,洞口设在K4+56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