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可摘局部义齿概述、组成及功能 (2);连接体;连接体连接体包括大连接体和小连接体;大连接体的作用1.连接作用 2.稳定作用 3.传递和分散*力的作用。;大连接体的设计要求1.坚固 大连接体必须坚固,只有在大连接体坚固的情况下,才能将义齿分散的各部连成有效的整体,并将*力广泛分布到所有基牙及相关的软组织和牙槽嵴上。 上腭连接体边缘应离开龈缘至少6mm,下颌大连接体上缘置于龈缘下至少4 mm。;2.不压迫覆盖的软、硬组织 在设计大连接体时应尽力避开骨隆突区,若不能避开则应缓冲,以避免压迫组织。所需缓冲量与牙槽嵴黏膜和骨隆突组织的动度之差成正比。;3.大连接体必须与支托联用才能作为间接固位体 大连接体能有效地抵抗修复体旋转运动,但不能单独当作间接固位体,否则在功能时,其位置会移动,致使义齿旋转。必须与支托联用,以保证大连接体的稳定位置,方可获得间接固位作用。;4.舒适 避免病人感觉不适。制作大连接体时,尽力做到左右对称,;5.边缘以直角跨越腭中线 覆盖腭中线的组织较薄,对刺激敏感,以直角形式横跨此处,可减少跨越的长度,以降低刺激的可能性。;6.具有自洁作用 大连接体的外形应光滑圆钝。不应有滞留食物的区域。;大连接体的类型与设计;1.上颌大连接体 类型:上颌大连接体有六个基本类型,即腭杆、腭带、前后腭杆连接体、马蹄型连接体、前后腭带连接体以及腭板。;腭杆(palatal bar) 腭杆的宽度一般不超过8mm。呈半卵圆形,正中间厚,向边缘渐渐变薄,左右两侧向前弯曲与义齿基托连接,在上颌大连接体中,腭杆的使用最为广泛。腭杆不应放置于第二前磨牙之前,否则,较大的体积导致患者明显地不适同时影响发音。;腭带(palatal strap) 腭带为一宽的金属带,前后径应大于8 mm。前界置于腭皱的后面,或终止于突出腭皱的后斜坡,后界止于硬软腭交界的前方。 缺牙间隙长度增加时,腭带的宽度相应增加。以便保证其坚固性和从硬腭上得到更多的垂直向支持和水平向的稳定,也有助于*力分布到更大的区域。 因影响舌运动和发音而造成患者的不适。;前后腭杆连接体 (anterior and posterior palatal bar connector)。前后腭杆通过两侧纵向的部件连接在一起, 坚固性好;减少软组织的覆盖;能提供较好的抗变形能力。不足是连接体的厚度和外形干扰舌运动和发音;与腭部组织接触面积少,获得的支持也小。 前后腭杆连接体适用于前后基牙分散度较大,且基牙牙周支持作用好的患者。也适用于腭隆突较大而又不能手术去除的患者。;马蹄形连接体(horseshoe connector) 抗力差,设计时应慎重考虑。 马蹄形连接体的边缘应离开牙龈组织或由支托支持连接体,以免导致余留牙的牙周损伤和产生牙龈炎。;;前后腭带连接体(anteroposterior palatal strap connector) 与前后腭杆连接体类似, 前后腭带连接体设计可用于任何Kennedy分类的牙列缺损;;腭板(palatal plate) 腭板薄而厚度均匀,与上颌解剖形态一致优点:固位稳定支持作用好 不足:口感差。由于覆盖的组织面积较大,可能会引起组织增生,卫生不良。;;;上颌大连接体的设计方法:定承托区:义齿基托覆盖的区域。定非承托区:上颌余留牙腭侧6mm内的牙龈组织,硬区颤动线以后的腭组织。定连接体的位置①口腔舒适度:连接体应薄,其位置不干扰舌的功能;②连接体应有最大的强度,以便向左右侧传递应力;③义齿基托的位置;④当需要设计间接固位体时,大连接体能够与其相连。连接:将义齿基托与连接体相连。; 下颌大连接体 下颌大连接体有六种类型即舌杆、舌下杆、舌隆突杆、双舌杆、唇杆及舌板。;;舌杆(linqual bar): 舌杆是临床常用的下颌大连接体。舌杆位于下颌舌侧龈缘与黏膜皱襞和舌系带之间。舌杆上缘与龈缘之间至少有3~4mm空间,舌杆的横截面为一半梨形,上缘薄,向组织逐渐移行;舌下杆(sublingual bar): 当口底高度不足以使舌杆上缘离开牙龈3~4mm,或前部牙槽嵴有倒凹,用常规舌杆需填大量倒凹时可设计舌下杆。舌下杆的形态与舌杆相同,但较之偏下和偏后,与口底前部平行当舌隆突大, 舌系带附着过高以及功能时口底过高等情况均不宜设计舌下杆。;舌隆突杆(cingulum bar ): 舌隆突杆位于下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Cultures and Organizations Software of the Mind思想文化与组织软件.ppt VIP
- DL-T5210-2021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最新表格.docx
- 多功能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pdf VIP
- 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统计学类》专业生涯发展展示PPT【最新版】.pptx
- 03S402 室内管道支架及吊架.pptx VIP
- 公路工程机械台班费用定额.pdf VIP
- 腹腔镜下肝叶切除 ppt课件【33页】.pptx VIP
- 牛津深圳版英语六年级上册Module 2 Unit 6 E-friends单元整体教学设计.pdf
- 外贸函电毕业设计论文.doc VIP
- DB23T 2378-2019 湿地生态系统评价规范.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