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届永顺培英学校文科综合(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
1、材料一:“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作《大诰》。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
材料二:“既破我斧,又缺我斨(方形的斧)。周公东征,四国(管蔡商奄)是皇(同‘惶’,恐惧)。哀(可怜)我人(士兵自称)斯,亦孔(狠)之将(好)。”
对于以上两则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材料一出自《史记》,材料二出自《诗经》,皆述及同一历史事件
B. 材料一出自《诗经》,材料二出自《史记》,皆述及同一历史事件
C.材料一出自《史记》,材料二出自《诗经》,皆述及不同历史事件
D.材料一出自《诗经》,材料二出自《史记》,皆述及不同历史事件
2、唐代高僧把“孝”说成是贯穿古今的根本大道,并以慈悲比附仁道,以戒律比附修身等。这说明:
A. 儒学的正统地位开始确立 B. 佛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C. 儒佛两家的道德观原本是相同的 D.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日趋中国本土化
3、“(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行省是元朝管辖边疆的唯一机构 B. 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C.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拥有军政大全 D.行省辖区广阔,发展了前代的政治制度
4、李贽《藏书》中说:“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这一观点在当时的进步意义在于:
A.主张追求私利,倡导工商皆本 B. 批判自私本性,提倡社会道德
C.提倡个性解放,发展资本主义 D.强调尊重私欲,反对封建理学
5、明朝《天工开物》记载:“吴郡(今苏州)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藉牛力。愚见,贫农之家,会计(总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亦便。”这说明:
A.牛耕技术没有传播到苏州 B.苏州地区经济发展落后
C.牛耕的生产效率低于人力 D.牛耕使用成本高影响其推广
6、“鸦片贸易之前……中国市场的真实景象是:福建沿海的茶叶出口为当地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繁荣,由于在生产和加工方面处于市场垄断地位,武夷山成为各国茶商竞相朝拜的圣地;在长江中下游,丝和棉是最重要的手工业产品,数十万丝绵生产和纺织专业大军创造出品质优良和价格极具竞争力的商品,打遍世界市场无敌手。”此现象直接反映了当时:
A.中国生产力水平较其他国家发达 B. 中国与其他国家在生产方式上具有互补性
C.中国自然经济体系逐渐解体 D.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处于明显的优势
7、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记载,1840年7月中英第一次厦门之战,清军被打死9名士兵。档案中留下了他们个人的情况(部分):
后营战兵周瑞安,年二十二岁,系鸟枪手,继父广,母徐氏,弟举。
中营守兵林喜成,年二十五岁,系鸟枪手,母陈氏,妻李氏,子注。
左营战兵丘明禧,年三十九岁,系弓箭手,祖母林氏,母刘氏,妻陈氏。
左营战兵吴观赏,年四十三岁,系鸟枪手,妻孙氏。
右营战兵张世泽,年五十九岁,系鸟枪手,母于氏,妻黄氏,男光灿。
从中可以看出当时:
A.清朝征兵和退役制度不健全 B.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清军缺乏机动部队且装备落后 D.福建水师实行八旗兵的军队建制
8、“论者不察,以中国之人师法西人为深可耻……此说甚谬,夫天下之耻,莫耻于不若人。查西洋各国,数十年来,求轮船之制,互相师法,制作日新,独中国狃(拘泥,狃音扭)于因循积习,不思振作,耻孰甚焉!”该评论:
A. 以师法西人为深可耻 B. 代表了洋务派对时局的认识
C.反映了保守派对洋务派的批判 D.反映了当时人民对统治者的不满
9、明末清初驻日参赞黄遵宪在其《日本国志》中高度评价了明治维新,《日本国志》 1887年成稿后,黄遵宪向李鸿章、张之洞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各送一部(样稿),但未引起重视。书稿直至甲午战争之后方才刊行。有人感慨:若其书早流传,可省赔款二亿两白银。后来,康、梁诸人也从该书受到启发,乃至光绪帝也曾索要此书。“书稿直至甲午战争之后方才刊行”的根本原因是:
A.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惨败 B. 19世纪末民族危机加深,忧患意识增长
C.康梁二人的深刻认识 D.光绪帝为代表的清政府重视
10、19世纪末,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六君子,头颅送。□□□,顶子红。卖同党,邀奇功。康与梁,在梦中。不知他,是枭雄。”这首歌谣中方框处缺省的历史人物最有可能是指:
A. 张之洞 B李鸿章 C.袁世凯 D.孙中山
11、某研究者查阅到光绪二十七年一份吏部档案,残缺不全,原文有:“上年□月间,□□入都,本署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