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后路椎弓根螺钉联合经椎弓根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植骨治疗胸腰段爆散骨折的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评价联合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及经伤椎椎弓根羟基磷灰石植骨治疗胸腰段爆散骨折的临床及影像学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0年3月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因胸腰段爆散骨折接受手术治疗患者36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B两组,A组20例采用单纯内固定,B组16例在单纯内固定基础上联用经椎弓根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椎体内植骨。术后12个月取出内固定。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12、24个月的伤椎楔变角、局部后凸角、椎体前缘压缩比、Denis疼痛与功能状态评分。结果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及内固定断裂。术前、术后3个月两组伤椎楔变角、后凸角、椎体前缘压缩比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取内固定前A组伤椎楔变角[(11.2±1.7)°]、后凸角[(11.2±2.0)°]、椎体前缘压缩比[(0.79±0.15)]与B组[(9.5±2.2)°、(9.7±2.1)°、(0.87±0.1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4个月A组伤椎楔变角[(12.2±2.6)°]、后凸角[(12.3±2.6)°]、椎体前缘压缩比[(0.78±0.13)]与B组[(10.1±2.7)°、(10.3±2.7)°、(0.85±0.1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Danis疼痛评分和功能状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弓根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植骨可以有效的协助术后矫形度数的维持,维持脊柱的矢状序列,防止内固定失效,但是其对患者术后疼痛及功能状态的影像有待长期随访研究。
[关键词]胸腰段骨折;爆散骨折;羟基磷灰石;经椎弓根植骨
[中图分类号]R684.7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3)05(c)-0054-04
胸腰椎爆散骨折是最常见的脊柱损伤,多为高能量暴力致伤,好发生于青壮年男性,按照脊柱的三柱理论,胸腰椎爆散骨折因同时涉及双柱骨折,甚至三柱骨折,脊柱的稳定性遭到破坏,需手术治疗[1]。文献报道的手术方法各不相同,可行前路手术、后路手术或者前后路联合手术[2],随着椎弓根螺钉技术的不断进步,后路的椎弓根螺钉辅助复位固定成为主流的手术方式。但是后路复位固定后因骨折块爆散及松质骨的压缩造成的前中柱空隙是否应进行植骨,单纯的后路固定复位术后内固定拆除后是否存在椎体矫形程度丢失的问题,目前没有统一的观点。本研究就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联合经椎弓根做椎体内植骨与单纯的后路固定在临床疗效、影像学指标等方面的差异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3月~2010年3月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因胸腰段爆散骨折接受手术治疗患者42例,6例患者失访,共36例患者纳入本研究,随访率85.7%。入选标准:①胸腰段(T11~L2)单节段爆散骨折;②伴有外伤导致的神经症状(完全性脊髓损伤、不完全性脊髓损伤、马尾损伤及神经根型损伤);③椎体压缩≥50%;④1年后接受内固定取出术。排除标准:①多节段胸腰段爆散骨折;②无神经症状患者;③椎体压缩﹤50%。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为单纯固定组(20例),B组为联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组(16例)。其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19~65岁,平均32.4岁,两组年龄、性别分布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致伤原因:高空坠落伤29例,车祸外伤7例。根据致伤部位进行分析:T11骨折4例,T12骨折12例,L1骨折13例,L2骨折7例。神经损伤情况:完全性脊髓损伤7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14例,马尾损伤4例,神经根性损伤11例。该研究通过院伦理委员审核,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手术方法
1.2.1单纯固定组(A组)手术采用后正中入路,于伤椎上下两个节段置入椎弓根螺钉(Schanz钉,辛迪思),术中发现后柱同时伴有骨折不稳者需固定伤椎上下各两个椎体。在C型臂X线机的监视下,在伤椎上下椎间盘的高度无明显差异的前提下撑开伤椎复位达到上下正常椎体高度的平均值,复位方法采用Schanz螺钉标准复位方法。对于术前CT发现有椎体后壁骨块翻转者及复位后仍有椎管内突入骨块者做椎板减压,必要时咬除一侧椎弓根,到达硬模旁,用神经剥离子及打入器,充分解除前方压迫。伴有有间盘损伤者,切除间盘同时做后外侧植骨融合。
1.2.2联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组(B组)复位减压方法同单纯固定组,复位后于伤椎一侧椎弓根定位后用椎弓根钻孔器钻孔,感到有落空感表示已达到伤椎的塌陷缺损处,在C型臂X线机的监视下将粉末状人工骨直接填入伤椎缺损处或用生理盐水混合后注入伤椎缺损处,人工骨到达椎体后1/3时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