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无效提问 演绎精彩课堂——对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思考.docVIP

告别无效提问 演绎精彩课堂——对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思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告别无效提问 演绎精彩课堂——对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思考 告别无效提问演绎精彩课堂 —— 对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思考 口袁小芙 (瑞安市滨江中学,浙江瑞安325200)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有效的 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增强学生思维的 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也能使学生在接受新知 的过程中向更高更远的层面飞跃.而无效的课堂提 问则会干扰学生的思维进程,增加他们理解课文的 难度,甚至会将他们的思维导向歧途.在当前的课 堂教学中,这种无效提问并不少见. 一 ,无效的语文课堂提问举例 (一)多而杂的提问 有的教师缺乏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和深入研读, 提问时”眉毛胡子一把抓”,贪多求全,使课堂陷人 冗杂繁复的”满堂问”中. 【案例一】《春酒》教学片段1 师: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 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 笔,此生永不再写.琦君,这位超凡脱俗的游子已驾 鹤西去,但留下了醇香的春酒,且让我们用心用情 去品尝. (师配乐范读) 师:琦君的家在~IJL? 生(齐答):美国! 师:她还有一个家,又在哪JL.’7 生(齐答):永嘉! 师:《春酒》写的是发生在哪个家里的故事? 生(快速地齐答):永嘉! 师(兴高采烈地):客居美国的她能不能品尝到 这美得醉人的春酒呢? 生(拉长语调,兴致勃勃地齐答):不—— 能—— 师(似乎意犹未尽):如果将琦君家乡的水空运 翁 过来,用当年琦君母亲的秘方酿制,能不能酿出当 年的味道? 生(快速地,不假思索地齐答):不——能—— (有学生在座位上it语:”能!”但教师似乎没有 听到这不和谐之音,只是摆手示意学生安静) 这一段师生问答,没有思想火花的碰撞与语言 的感染,思考流于肤浅,同时也滋长了学生不假思 索,信口开河的坏风气. 《春酒》一文情感醇厚而不露痕迹,清新的文字 和素淡的笔调将生活中的一个个细节,一件件普通 事物舒缓it如地写出来,文章美点很多.但有的教 师抓不准文章的切人点,提的问题多而杂,导致学 生失去了冷静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案例二】《春酒》教学片段2 师:文中有一句话是母亲说的,代表母亲的为 人处世原则,是哪一句呢? 生1: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 师(“机关枪”似地追问):你认为”分寸”的含义 是什么?母亲为什么从不喝酒? (生1显得诚惶诚恐,一下子说不出答案) 师(变换角度”引导”):你觉得母亲是怎样的 人?为什么要介绍母亲呢? 生(缓过神,笼统地回答)母亲善良,慈祥,淳 朴. 师:你认为这样的母亲会生下怎样的孩子?你 知道旧社会女人在家庭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生1含糊其辞,敷衍了事) 师:文章写过新年,吃春酒,喝会酒这几件事, 作者是怎样把它们串起来的?事件中除了母亲还有 哪几个人?作者用一些细节刻画人物,描写风俗,请 2010/6B 一 你找出来,说说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5分钟) 师:在温州,过年都有哪些习俗? 这堂课的一连串问题可谓不知所云.预设目标 到底是什么?学生在一个个指向模糊的”碎问碎答” 中疲于奔命,根本无法深入理解,品味文本. (二)缺乏思维深度的提问 这种提问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常 提”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赞成吗”“同意吗” 之类的问题;二是教师直接把问题的答案隐藏于提 问中,即虚假提问,如”《芦花荡》讲述的是一位老英 雄的传奇故事,奇在他神通广大的本领,奇在他自 信又自尊的性格,奇在他悠闲乐观的情绪,请在文 中找出相应的句子”;三是教师往往提”万能钥匙” 式的问题,如”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感受, 和大家交流一下”,”找找课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语 句,读一读并说说好在哪里”,等等. 还有一种缺乏创造力的课堂提问也非常普 遍,如一位教师上《夏感》,设计了这四个问题,要 求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1)作者笔下夏天的特点 是什么?(2)作者是怎样描写夏天的?请从文中找出 句子.(3)作者描写夏天的景物时用了哪些修辞手 法?有什么表达效果?(4)作者对夏天的感情是怎样 的?这些问题似乎包含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夏天的 特点;具体的景物描写;修辞手法的运用;作者的情 感.但真正上起课来,学生却没有兴趣.因为这些问 题没有深入文本,没有真正解读作者独特的表现夏 感的方式,而且整个课堂完全是按教师教的思路进 行的. (三)”话语霸权式”提问 新课程提倡”个I生化阅读”,它要求教师对文本能 够进行个性化解读,但实际的教学,有的教师对新课 程理念理解不到位,以至于个陛化解读被异化为随心 所欲的解读,有时甚至将错误的解读强加于学生. 如《湖心亭看雪》的教学,很多教师都会在拓展 延伸部分结合《西湖梦寻》《陶庵梦忆自序》,谈到张 岱等清高脱俗的士人的心灵世界.可是有一教师在 学生连文言词句的疏通都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