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 题
《过万重山漫想》
授课日期
教 材
分 析
《过万重山漫想》这篇散文,文质兼美,内涵丰富,立意深刻。作者穿行三峡,神思飞越,追根溯源,想到第一个穿越三峡的人,接着想到远古许许多多的“第一个”;又想到当前时代需要无数敢于开拓创新的“第一个”。通过漫想,讴歌知难而进的首创精神,期望人们发扬首创精神,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学 情
分 析
课堂上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尽量有机插入与课文主旨有关的新信息,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点拨分析理解一些关键语段,让学生运用各种感觉,发散思维,主动探讨,各抒己见,给“表现”的机会,体验研读文本后的成功的喜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这样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 学
目 标
1、知识目标:理清作者思路,领会文章主旨。
2、能力目标:学会理清文章思路的方法之一—寻找关键语句。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欣赏本文纵横古今的气韵之美。学习文中讴歌的知难而进的首创精神。
重 点
难 点
1、理清文章漫想的思路。
2、结合课文,体会关键语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
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游三峡?生联想??????????????????雄、险、奇??????现在????????????????????????????????????????????? ??时间:早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工具:陋???????????????????????????????????????????压力:大????????过去许许多多的第一个????????????远古后代会崇敬我们?????????????????未来出三峡?感喜悦??????????????????????现在
课外作业:
课后熟悉全文
抄写词语
教后小记及预习指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三峡是名闻遐迩的旅游胜地。那里山势险峻,江流湍急,礁滩接踵,峰插云天。美丽壮观的景色总能让人神采飞扬,神思飞越,这或许也是千百年来人们喜爱三峡的原因。古今中外,众多的文人墨客都曾为三峡的美景所折服,留下许多动人的篇章。李白就曾用一首《朝辞白帝城》表达自己遇赦东归是的欣喜欢快之情。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位年过五旬的老者面对三峡奇景,又有怎样的感受。(板书课题)
文章不用“三峡”而取“万重山”之意,目的是突出三峡山势险峻,万山重重的特点。“漫想”是随意、不受约束的畅想。
二、引导学生,理清全文思路。
1、 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表明作者思路的语句,并画线。
本文l、2段是第一部分。略写往昔自己对三峡景物的神往,描写了船出夔门之后,江流的湍急和高山的耸峙。值得玩味的语句是“太阳隐去,只偶然透过青朦胧的薄雾,从高山的缺口伸出几道光束,如同仙人伸出发光的手臂,给江峡涂上神奇的色彩。”和“我们的船开向哪里?是回到往古还是驶向未来?是堕入地府还是飞上仙界?我不知道。”设置了倘恍迷离的意境,引起人们的通思。这就很自然地过渡到第二部分的“漫想”。
第二部分包括第3~9段,“漫想”第一个穿越三峡的人。
第3段,“面对这奇景,语言中的一切华丽辞藻都黯然失色”,深感三峡美景难以摹状,“头脑里一无所有”,暗示了文章下面的内容不在于写景观。“就在这原始状态的空白中,一个古怪的念头跳了出来:——第一个穿过三峡的是谁?”围绕这第一个人,会生发出许多新的思索,这便是作者“漫想”思路的起点。
第4段,“我的思绪,如同被疾风牵引着,无边无际延展开去。”“漫想”的思路展翅飞翔。那第一个,“他穿过三峡是在什么时候呢?”当时,他“使用什么交通工具呢?”5、6两节连贯、自然。
第7段“再想下去”。由物质条件写到了当时的舆论的阻力。接下来8、9两段想象他“拿起竹简的时候会想些什么呢?”
第三部分,包括10~12段。“我的思想向着更遥远的空间和时间飞去。”由第一个穿越三峡的人想到无数“第一个人”,想到人类发展向前的历史。
第四部分是13、14、15、16段。
“我的思路被隆隆的爆破声打断”,思路由往昔回到现实,畅想今日和未来。
第五部分,最后两小段。“我感到了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曾经感到和未曾感到的喜悦。”呼应开头,收束全文,是“漫想”的终点。
明确:
第一部分(1、2段)实写过万重山。 第二部分(3~9段)作者的“漫想”,由三峡想到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 第三部分(10~12段)仍是“漫想”——由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想到远古,想到人类 历史。 第四部分(13~16段)作者继续“漫想”——由 历史回到现实,又想到未来。 第五部分(17.18段)“漫想”的终点——我感到了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曾经感到和未曾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AP宏观经济学 2019年真题 附答案和评分标准 AP Macroeconomics 2019 Real Exam with Answers and Scoring Guidelines.pdf VIP
- 小学象棋(高年级)校本教材全套教程.doc
- 2025软件供应链安全政策汇编报告.pdf VIP
- 船舶与海洋工程导论.pdf VIP
- AP宏观经济学 2017年真题 附答案和评分标准 AP Macroeconomics 2017 Real Exam with Answers and Scoring Guidelines.pdf VIP
- 2023中国软件供应链安全分析报告-47页.doc VIP
- 小学象棋社团校本教材.doc
- 机器人餐厅创业计划书.docx
- AP微积分BC 2019年真题 附答案和评分标准 AP Calculus BC 2019 Real Exam with Answers and Scoring Guideline.pdf VIP
- 2024中国软件供应链安全分析报告.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