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江苏专用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二词语(含熟语)的理解与运用试题部分讲义.ppt

2019-2020年江苏专用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二词语(含熟语)的理解与运用试题部分讲义.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考点4 语境运用 1.(2017贵州贵阳,5,2分)根据语境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  ) 依托于大数据建立的“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收集、传播的资源   ????有图书、文字等 传统纸介出版物,   ????有美术、影视、音乐等音像作品。其中,贵州籍汉族歌手吟唱的楚 辞经典诠释了汉语   ????之美,彝族儿女演绎的悠悠旋律展现了他们的坚韧气质。大数据    ????了民族文化传承的新模式,为打造民族文化精品提供了无限可能。 A.既    又    迂回曲折   开端 B.只要  就  慷慨激昂  开始 C.不仅  还  荡气回肠  开启 D.要么  要么  缠绵悱恻  开拓 答案????C????本题考查词语理解和运用的能力。第一处和第二处空后都有“有”字,说明这两 个分句是对资源的分类介绍,“音像作品”相对于“传统纸介出版物”更具有“大数据”的 特点,故两个分句之间是递进关系,应选“不仅……还……”。“既……又……”表并列关系, “只要……就……”表条件关系,“要么……要么……”表选择关系。第三处成语,迂回曲折, 比喻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慷慨激昂,是指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荡气回肠,形容文 章、乐曲等十分动人;缠绵悱恻,形容心情悲苦无法排遣,也指诗文、音乐等婉转凄切。此处关 键词是“吟唱”“楚辞”“汉语”,应该既指形式上的美,也指震撼人心的美,故选“荡气回 肠”。第四处,注意词语的搭配,与“模式”搭配的是“开启”。 2.(2017内蒙古呼和浩特,2,2分)请给下面句子空缺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我常为现在我院中的那两只大呆鸟感到难过,它们似乎已经没有了日升飞出日落飞回的习惯, 大白天都蹲在城里   ????(A.一事无成 B.无所事事),而且也不敢   ????(A.肆无忌惮  B.司空见惯)地大叫,老鸹不老呱了,怪可怜的。 答案????B A 解析 结合语境对所给词语进行辨析并做出选择。“一事无成”指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形容 毫无成就。“无所事事”指闲着什么事都不干。“肆无忌惮”指任意妄为,没有一点顾忌。 “司空见惯”指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 3.(2015陕西,3,2分)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校训根植于传统文化,是学校精神的凝练表达。校训中传递的价值信念,    ????(结合  契合 融合)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 (2)陕西作为古丝绸之路起点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文化优势明 显,文化先行    ????(不言而喻 无懈可击 责无旁贷),必须抢抓机遇、积极作为。 答案 (1)契合 (2)责无旁贷 解析 (1)结合:人或事物间发生密切联系。契合:符合。融合: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题 目中指的是“校训中传递的价值信念”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两者之间 相符合,所以应该用“契合”。 (2)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无懈可击:没有漏洞可以被攻击或挑剔,形 容十分严密。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根据句意,应该选择“责无旁贷”。 4.(2014重庆,6,3分)灵活运用词语,能使表达新颖活泼。请你参照下面示例中加点词的用法,自 选一个词语,写一句话。(要求:体现词语的灵活运用;不得选用示例中加点的词。) 示例1: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 这水气里。(鲁迅《社戏》) 示例2:喝了几天,痛快了几天,哥们了几天。(阿成《黑龙江的山很多了》) 选词:    ???? 写话: 答案 (示例1)农民 他穿衣很农民。 (示例2)雷锋 你比那雷锋还雷锋。 (示例3)公式 他办事太公式了。 解析 不管是指人的“农民”“雷锋”,还是指物的“公式”,这些名词用作形容词的共同特 点是根据其显著的、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征来表情达意,如示例1中的“农民”容易让人联想到 朴素,所以“很农民”指很朴素。示例2中的第一个“雷锋”是名词,第二个活用成形容词,指 像雷锋一样,乐于助人、舍己为人。示例3中的“公式”指公式化,套用刻板格式,太死板。这 些活用借用具体的人、事物把要表达的抽象意义具体化、形象化。注意要能体现词语的灵 活运用,包括词性、语体色彩、感情色彩等,语句要通顺。 评析 本题考查了现代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有一定难度,举例不能牵强,要合乎语境。 1.(2018扬州一模,2,2分)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临近期末,班级里借助“作业帮”APP抄写答案的现象已经蔚然成风。 B.课间,同学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芳华》这部电影热播的情况。 C.为确保旅游行业的健康发展,国家施行《旅游法》这一举措可谓深得民心。 D.《白鹿原》这部长篇小说,形象鲜明,情节抑扬顿挫,具有史诗般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2****570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04323331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