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discusses the polyphony of characters by its own in the novel, and then profoundly reveals the complexity and the richness of human nature, revealed the polyphonic soul distracting, struggle and suffering, presented the multiple dimensions of human existence.
Epilogue part points out, through a more detailed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Shi Tiesheng’ novel Wu Xu Bi Ji has polyphony feature, and in the scope of what, making the personalized interpretation in the framework of polyphonic novel theory, intensively discusses the macro-dialogue and the micro-dialogue in Wu Xu Bi Ji, there are some deep mining, It provides the new aesthetic dimension to further deep understanding and grasping the deep connotations of Wu Xu Bi Ji and Shi Tiesheng’ creation.
KEY WORDS:Wu Xu Bi Ji,polyphony,polyphonic theory,macro-dialogue,micro-dialogue
V
第一章 引言
第一章 引言
在中国当代文坛上,史铁生是超越时代的沉思者和思想的行者,是一位生活的勇者,
更是生命的智者和仁者。他坚持着精神的高度,坚守着心灵的高贵与生命的尊严,秉持
着文学的崇高信念。他将生命融入写作,将写作融入生命,执着的在写作中追寻着生命
的存在,追求着人类理想的精神家园,实践着以爱的信仰来完成对人类苦难与灵魂的救
赎。2002 年,史铁生获得了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那段授奖词也许是对他
最精当的评价:“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
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
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
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在这种以生命来抒写的过程中,其淡化自身的不幸,
超越个人的苦难,以顽强的意志寻找自己的精神皈依。
一、史铁生的创作
以凤凰涅槃式超脱、沉静和高贵的心灵,史铁生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自 1979 年
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了《午餐半小时》、《没有太阳的
角落》、《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命若琴弦》、
《插队的故事》、《原罪·宿命》、《一个谜语的几种简单猜法》、《中篇 1 或短篇 4》等多
篇小说。其中《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分别获得了1983 年和1984 年“全
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 1996 年浙江《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
东海文学巨奖”金奖。与此同时,余华的短篇小说《我的故事》与苏童的短篇小说《棚
车》、陈军的中篇小说《禹风》获得二等银奖。但是,与同时期的小说作家余华和苏童
等相比较而言,史铁生及其作品却明显受到了批评界的冷落。史铁生著有长篇小说《务
虚笔记》、《我的丁一之旅》。《务虚笔记》是史铁生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长篇小说的
代表作,被称为“中国文学史中,第一部真正的宗教哲理小说。”,“是当代中国文化
史思想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①并且,《务虚笔记》获得《作家报》1996 年十佳小说
① 赵毅衡:《神性的证明:面对史铁生》,《开放时代》2001 年第 1 期。
1
论史铁生《务虚笔记》的复调性
奖。然而《务虚笔记》自发表以来,应者寥寥,没有几篇评论。对于史铁生被批评界的
冷落,赵毅衡有着精准而深刻的剖析:“思想界并不是有意忽视史铁生,而是觉得他的
思路过于遥远。或许,我们潜意识中感到一种恐惧:接受史铁生的思路,将直接威胁现
代中国人面对世界的根本方式。”①
从史铁生及其创作的研究现状来看,出现非常失衡的现象。研究者主要将目光聚集
在他的短篇小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