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镜检查诊疗指南.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结肠镜检查诊疗指南 结肠镜检查是诊断和治疗大肠疾病的安全、有效、可靠、简便的方法之一,不但可明确钡剂灌肠X线检查未能明确的病变,而且能取活检做病理检查,并对某些大肠疾病进行治疗。广泛开展此项检查,可提高早期大肠癌的发现率,还能对癌前期病变和大肠息肉及时治疗。 【适应证】 1.原因不明的下消化道出血; 2.原因不明的慢性腹泻、便秘、腹痛、腹胀; 3.钡剂灌肠发现有异常; 4.不能排除大肠或末端回肠的肿物; 5.原因不明的低位肠梗阻; 6.某些炎症性肠病须做鉴别和确定累及范围及程度; 7.大肠某些良性病变为除外恶性变; 8.大肠息肉和癌诊断已明确,为了除外其他部位有无伴发性病变; 9.行结肠镜下治疗; 10.大肠某些疾病药物治疗的随访; 11.大肠癌手术后,大肠息肉摘除后随访; 12.大肠肿瘤的普查。 【禁忌证】 1.疑有大肠穿孔、腹膜炎; 2.严重心、肺、肾、肝及精神疾病; 3.多次开腹手术或有肠粘连者,应慎行结肠镜检查; 4.妊娠期可能会导致流产或早产; 5.大肠炎症性疾病急性活动期为相对禁忌证; 6.高热、衰弱、严重腹痛、低血压者,最好待病情稳定后再行结肠镜检查; 7.不合作者及肠道准备不充分者为相对禁忌证。 【术前准备】 .1.收集病史,介绍“患者须知”,争取患者配合; 2.检查前3d少渣饮食,检查前1d流质饮食,检查日上午禁食。检查前晚泻药清肠或清洁灌肠。现在有更简便的清肠方法,可根据不同要求按说明书使用。 3.准备好结肠镜、冷光源、括检钳、注射针、圈套器、高频电发生器、细胞刷、吸 引器、润滑油等。 【操作方法及程序】 分双人操作或单人操作法。 一、双人操作法: 1.患者取左侧卧位,常规做肛门指检,除外肛门狭窄和直肠肿物。 2.循腔进镜是结肠镜操作的基本原则,即视野中见到肠腔才能插镜,否则要退拉一下再找腔。 3.进镜中常有几个急弯肠段,如乙状结肠、降结肠交界处,脾曲、肝曲;找肠腔如有困难,可根据见到的肠腔走行方向行滑行插人,一般滑行插人2}cm左右即现肠腔;如滑进很长距离仍不见肠腔,应该退镜另找方向再插镜。 4.插镜时应该无明显阻力,若有剧烈疼痛,切忌盲目滑进和暴力插镜。 5.在通过急弯肠段后,有时虽见到肠腔但仍不能进镜,相反有时会退镜,这时要退镜并钩拉取直镜身、缩短肠管,使结肠变直,锐角变钝角,再通过。若插人仍有困难,可改变患者体位或腹壁加压,避免传导支点和阻力的产生。 6.整个插人过程要尽量少注气多吸气。 7.一定要在视野中见到回盲瓣和阑尾口才能认为镜端已抵达盲肠,插入成功。 8.必要时可通过回盲瓣插人回肠末端20~40cm。 9.结肠镜观察和治疗应在插人内镜时就开始,但重点应在抵达盲肠后退镜时进行,应按先近端后远端的顺序进行。 10.见到阳性病变应取活检组织2~4块,立即放人4%甲醛(10%福尔马林溶液),并贴好标签。 二、单人操作法: (一)操作的基本姿势 患者基本上采取左侧卧位,原则上检查医生站在其身后。将内镜监视器摆放在便于术者观看的位置。通常放在患者的头部上方。仍可使用传统的双人操作法的位置。为了便于检查,应使用操作空间较大的检查台。左手放在与胸平行的高度握住内镜的操作部,右手握住距离肛门20~30cm处的内镜镜身软管。 (二)缩短肠管与取直镜身 在内镜插入过程中,保持内镜镜身呈相对直线状态,避免使肠管伸展,在缩短肠管的同时推进内镜,这是结肠镜得以顺利插入的基本要领。如果能够保持内镜镜身的直线状态,就可以直接将手部动作传递到内镜的前端而无须任何多余动作。一般来说,这种边保持直线镜身和缩短肠管,边插入镜身软管的“镜身取直缩短肠管法”,是可能完全控制内镜的大肠。在弯曲处适当地调节肠腔内气体量(气体要少!)和退镜操作,易使角度直线化(锐角转钝角)。在结肠镜插入时,弯曲的消除方法是操作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弯曲处,按照镜身取直缩短法的原则,将伸展的肠管缩短到最短程度,并保持镜身的直线状态。 二. 单人操作法的插入技巧 适当保持肠管壁与内镜前端之间的距离极为重要。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应缓慢退镜至前端不退出的位置,保持足够的距离,再慢慢地一点一点地推进内镜。当穿过肠壁的皱褶后,向管腔走行的方向稍稍旋转内镜,即可插入前方的肠管。如果内镜的前端触到了肠管的内壁,画面则是全红的一片,将无法辨认内腔的位置。勉强插入,患者会感到疼痛难忍,甚至会有肠管穿孔的危险。操作过程中应尽可能少地注入空气,通过捕捉如皱褶的外形、粘膜表面的颜色等一些极细微的变化来辨别内镜的前进方向至为重要。 三. 操作注意事项

文档评论(0)

阿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