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甘蓝种质资源评价及新品种选育.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文献综述 艺性状优良,通过进一步鉴定纯化,已筛选出87.534-2—3-2、88-62-1.1、96—100.1141 等10余份新的自交系材料,使育种材料遗传背景进一步丰富,为培育更优良的新品 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5-7,14]。 甘蓝种质资源的研究水平已成为我国甘蓝育种水平提高的一个主要因素。我国目前虽已搜集400余份甘蓝种质资源,从数量上来看,还不能满足育种目标多样性的需 要。况且对这些已保存下来的大部分资源材料尚未做过鉴定和评价,这显然制约了育 种工作者对这些资源材料准确和有效的利用。因此,应对这些种质资源材料尽快进行鉴定和评价,为育种工作者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提供理论指导。加强种质资源创新研 究,为甘蓝育种源源不断地提供新的基因源,是拓宽遗传育种基础的重要保证。从我国甘蓝种质资源的利用现状来看,全国主要甘蓝育种单位用于配制一代杂种的骨干亲 本大多数来自北京早熟、金早生、黑叶小平头、黑叶大平头、黄苗、鸡心、楠木叶等 资源材料,遗传基础比较狭窄,目前尚缺少耐寒、耐热、耐先期抽薹、抗多种病害、 耐盐碱的特异种质资源。今后在继续搜集、引种、鉴定种质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种质 资源的创新将成为一个重点研究课题14’L 。 1.1.2甘蓝杂种优势利用 通过遗传改良培育优良品种是提高甘蓝生产水平的重要技术措施,因此,一直受 到我国各级政府和科技人员的重视。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甘蓝育种工作取得了 显著的成绩。我国甘蓝育种主要经历了地方品种的挖掘及常规品种的选育、杂种优势 的利用和多抗、丰产、优质新品种选育3个时期。 我国对甘蓝杂种优势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当时的旅大市农科所、 西安市农科所等单位利用部分地方品种作亲本配制了一些品种间杂交组合,试验结果 证明一代杂种在产量、抗逆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60年代初,原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苏分院,上海农科院园艺所分别在晨光大平头、黑叶小平头等甘蓝品种中进行 自交不亲和性状选育,并初步获得两份(103和los)有希望的自交不亲和材料。这些研究工作虽在60年代后期因故中断,但为后来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基础[3,41。70年代初开始,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以及北京、陕西、江苏、上海等省(|市、区)农科 院,东北农业大学、西南农业大学等农业院校在极困难的情况下,系统地开展了甘蓝 自交不亲和系选育和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并取得突破性进展,1973年我国第一个甘蓝 杂交种京丰一号选育成功之后,北京、上海、天津、重庆、陕西、黑龙江、江苏、吉 林、辽宁、山东、山西、内蒙、浙江、湖北、四川、贵州、河南、安徽、湖南等省(市、 区)20余个蔬菜科研教学单位先后选育出100多个类型的自交不亲和系材料,育成了 3 春甘蓝种质资潦评价及新品种选育 一大批优良的Fl品种,如中国农科院育成的报春、园春、庆丰、双金、秋丰等旱、中、晚熟配套的甘蓝杂种一代,上海农科院园艺所育成的抗病、耐热的夏光甘蓝,江 苏省农科院蔬菜所育成的春丰、苏晨一号甘蓝,陕西省农科院蔬菜所育成的秦菜1号、秦菜2号甘蓝等。这些Fl品种整齐度好,较普通地方品种增产20%.30%,所以逐渐 取代了生产上使用的地方品种粥。据1985年底不完全统计,我国甘蓝的杂种一代种 植面积已占我国甘蓝总栽培面积90%以上;1980-2001年国家及各省(市、区)共审定 103个甘蓝品种,其中有85个为一代杂种,占审定品种的82.5%(表I-1),特别是1991年以来审定的51个品种中,有49个为一代杂种,占96.1%h 71。到目前为止,我国 及世界各国生产上使用的甘蓝品种绝大部分为利用自交不亲和系和雄性不育系配制 的一代杂种13.5】。 表I-I 1980~2001年国家及各省审6X)定的甘蓝品种数量 坠唑!:!巍堂缎!瞍艘些珙匹唑!燮墅巴!!鲤鲤!螋! 审定年份 审定品种数 一代杂种数 常规品种数 一代杂种 Year of No.of No.of No.of Percentage 抛幽! 垒娌塑型礁蹩堕宝苎!!丝坚塑 墅!!罂宝塑堂l丝 照曼波翌(型 1980~1990 52 36 16 69.2 1991~2(}01 51 49 2 96.1 总计 Total 103 85 1.1.3甘蓝育种技术 1.1.3.i甘蓝主要性状遗传的研究 方智远等对甘蓝自交不亲和基因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治田辰夫遗传分类可作为分析甘蓝不亲和基因型的一种依据,但对制种的不亲和性标准和遗传分析时的标 准是否统一提出质疑。方智远、鲁玉妙等分别对照种繁育技术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 在甘蓝雄性不育系选育工作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选出了几份不育株率达100%的受一对显性核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材料。大连市农科所育成亮叶甘蓝自交系,刘玉梅等 发现了一隐性基因控制的白花甘蓝材料。刘玉梅、王晓武

文档评论(0)

lh2468l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