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__J一
刖 茜
茶儿茶素作为绿茶的主要活性成分,主要包括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表没食子酸儿茶素(EGC)、没食子儿茶
素没食子酸酯(GcG)、表儿茶素(EC)、儿茶素(DL-C)等组分,具有抗氧化、
抗菌消炎、抗病毒、抗癌抗突变以及调节免疫系统、降血脂和胆固醇等一系列药
理作用““。因此,儿茶素的开发利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从作为食品
工业的抗氧化剂已逐步拓展到医药保健品、日用化妆品、精细化工品等不同领域
“ 。尤其是作为现发现仅存在于茶叶中的E6CG具有比其它儿茶素组分更强的活
性“ ,目前,在许多国家都作为一种有潜力的抗癌药物在进行研究睁“1。然而,
有些学者研究表明,高剂量摄入茶叶中的另一组分一咖啡因(caffeine,cAF)会
刺激中枢神经、增加血压、促进动脉硬化、提高类风湿关节炎的患病率,甚至会
引起肾功能衰竭以及婴儿早产““”。咖啡因的存在,曾一度是影响茶及茶提取物
(包括儿茶素)国际市场迅速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分离制备儿茶素的方法很多,主要包括萃取法(有机溶剂萃取法、超临
晃流体萃取法)、金属离子沉淀法、膜分离法和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制备法
(HPLc)、高速逆流色谱法(HSCcc)、柱色谱分离色谱)等一系列技术“删。其中
高效液相色谱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制备儿茶素设备较为昂贵,凝胶柱层析分离法所采用的树脂材料(如Toyopear、Sephadex等)价格高,高速逆流萃取法、膜分离技术目前正处在设备制造等基础性研究阶段,所以以上几种方法主要应用于分离制各小批量纯度较高的儿茶素及其单体,工业化制备儿茶素的方法依然集中在有机溶iflJ萃取法、金属离子沉淀法和柱色谱分离法。
有机溶剂萃取法是最传统的制备儿茶素方法,主要是根据儿茶素易溶于水、酒精和乙酸乙酯等而不溶于三氯甲烷等溶剂的性质而将儿茶素提取或分离。一般采用水、含水酒精或甲醇提取.用三氯甲烷或二氯甲烷去除咖啡因和色素,再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该法工艺较为成熟,利于工业生产操作的自动化,提取率较高,一次制备儿茶素的纯度至少能达到70%--$0%,因此也是国内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但该法在加工过程中用到了大量的三氯甲烷、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这样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产品存在严重的溶剂残留,从而导
致产品安全性差;2.在生产过程中不得不使用大量的设备对不同溶剂进行回收,
这导致生产过程能耗较大,生产成本偏高;3.在萃取过程中存在乳化现象,导致
产品制率大大降低;4.一次性脱咖啡因程度不高;5.对生产线上的操作安全及环
境污染问题造成影响。
金属离子沉淀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制备儿茶素的方法,此法主要是利用茶叶中
儿茶素能与某些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这一化学性质从而使其达到分离,主要有重金属盐沉淀法,钙盐沉淀法,铝盐沉淀法等。该法减少了有机溶剂的使用量,但该法沉淀均需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再以酸转溶,大量的酸碱溶液的利用,一方面废液、废渣、废水处理董大,易造成环境污染:另一方面,由于这种酸碱条件的变化,儿茶素容易被部分氧化而使产品颜色变深:金属离子的残留也给人体健康也带来不利的影响。
柱色谱分离法是目前发展较为迅速的一种分离方法,此法一般用硅胶、氧化铝、活性炭、聚酰胺、离子交换吸附树脂及大孔吸附树脂等固态物质作吸附剂,用适当溶剂淋洗分离混合物。该技术自1935年闯世以来,已由~般的水处理发展成为应用于环境保护、混合物纯化和分离i合成化学和生物医药工程等各项领域汹1。柱色谱分离对植物功能性成分的纯化与分离方面的应用目前主要在生物碱、皂甙、黄酮、多糖等成分的研究上啪“。就树服吸附技术自身而言,它工艺操作简便,并且树脂可再生反复使用,成本不高,设备较简单,这种工艺可以节约大量能耗、辅料。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利用该技术提纯儿茶素。
1991年Hiroshi.Horita报道,多种吸附树脂.^mbelite xA沪2,4,7,8,16和 Duolite S-587,761,862对儿茶素均有不同程度的吸附与解吸作用洲。我国徐向群通过对比4种阴离子树脂和16种吸附树腊对茶多酚的交换或吸附以及解吸性能,得出92—2和92—3吸附树脂对茶多酚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和较好的解吸性能,且明显优于mbelite xAD_7和日本的艘_2l,经静态吸附,其提取物的茶多酚含量达60%,含量比未经处理的对照提高1倍o“。
此后,我国在树脂筛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萧伟祥利用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儿茶素研究表明,AB一8、S-8、NAl(一9、Nl(A—n四种树脂中,NAl(一9、NKA—II较适宜茶多酚的分离纯化,并利用此树脂制得咖啡因为4—9%、EGCG为20%、儿茶素总量为34.9%的样品,如果用二氯甲烷预先洗脱咖啡碱,再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