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病案消渴痹证;医生:那里不舒服?
病人:我一到冬天就怕冷得要命,这不,刚刚有点降温就受不了,
我想吃中药调理调理。
医生:有没有发热?
病人:没有。;医生:怕冷多穿点衣服或在空调房间里会不会好一点?
病人:那当然好多了,所以你看我衣服穿得比别人都多。
医生:有多长时间啦?
病人:三年了,生完小孩以后就这样,年年如此。
思路:久病多虚,且表现为畏寒,病起于易体虚的产后,
故考虑以虚证的可能性为大。但还是要进一步诊察询问。
医生:平时身体怎么样?
病人:不行呀,老是觉得体力不济的样子,经常头晕,做点事
就感觉累得不行,有时话也不想多说。
思路:神疲乏力、少气懒言与气虚、身体机能低下有关。;病人:坐着不动还好,但稍微动一动就会觉得汗出得挺多,衣服都有点湿,这时就会感觉更冷了,所以我衣服是每天都要换。
思路:自汗,多见于气虚、阳虚证。阳虚证多是在气虚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上症结合患者怕冷的症状,故考虑其属阳虚证的可能性较大。
医生:把舌头伸出来我看看。
望舌所见: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苔白滑。
同时切诊所得:肌肤手足俱冷,脉沉迟无力。
思路:舌脉提示阳气不足,水饮内停。阳虚证临床主要有心阳虚、脾阳虚和肾阳虚的不同,当辨明病变脏腑所在。
;医生:其他还有什么不舒服?
病人:还有腰部老是酸冷酸冷的,来月经时更加明显,膝盖也酸、没劲,还有小肚子也怕冷。
思路:腰膝酸冷,与肾阳虚的关系较为密切。患者提到月经和小
腹冷,当围绕这两个症状详细询问。
医生:月经正常吗?什么颜色?
病人:经常推后,量还少。淡红色的,不过有时有紫血块。来的
时候小肚子又冷又痛的,得拿个热水袋焐着才舒服一点。
思路:月经后期,量少色淡,小腹冷痛,提示阳虚寒凝,气血不
畅,冲任不充,血海不能按时满溢;紫血块与阳虚寒凝血
瘀有关。
;医生:不来月经时小肚子也冷吗?
病人:是的,经常怕冷,还时不时会痛,我有个小热水袋是经常随身带的,不舒服时焐一下会好点。
医生:痛的厉害不厉害?
病人:不厉害,隐隐的。
思路:小腹隐隐冷痛,得温痛减,为虚寒腹痛的特点。
医生:吃饭怎么样?
病人:胃口不是太好,平常就是吃得比较少也容易肚子胀。
思路:食少腹胀,为脾失健运的表现,结合怕冷、腹部隐隐冷痛的表现,考虑亦有脾阳虚证。
;医生:大便好不好?
病人:不好,经常会拉肚子,特别是肚子痛时往往会拉肚子,
有时一天要两三次,大便里还常常有不消化的东西。
思路:脾阳虚不能腐熟水谷则便溏,完谷不化。
医生:小便怎么样?
病人:小便比较多,特别是晚上,要起来好几次。
医生:临睡前水喝得多不多?
病人:不多,我一天不喝水都不觉得口干,平时水喝的不是很多。
思路: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夜尿频多,与肾阳虚温化无力有关。
医生:平时脸和脚肿不肿?
病人:不肿。
(检查:面部及下肢未见浮肿。)
思路:肾阳虚加重可致水停泛溢肌肤,而出现面肢浮肿。
;[病案记录]
主诉:畏寒肢冷3年,伴腰膝酸冷、大便易溏。 ;患者三年前因产后体虚,阳气受损,温煦失职,故出现畏寒肢冷;
秋冬天气寒冷,阳气更伤,故冷感加重;
温能助阳,使阳气暂时恢复,故得温可缓;
腰为肾之府,肾阳虚温煦失职,故肌肤手足不温,腰膝酸冷;
脾阳虚寒从内生,寒凝气滞,故小腹冷痛;
脾虚不能化生气血荣于头面及周身,故面色淡白,头晕,神疲乏力;
活动后气虚愈盛,虚阳愈损,不能固护肌表,津液外泄,故动则自汗;
脾阳虚温运失职,故食少,食后腹胀,大便溏薄,完谷不化;
肾阳虚气化失职,肾气不固,故小便清长,夜尿频多;
经行阳气更伤,寒凝胞宫,故小腹冷痛加剧,得温痛减;
阳虚胞宫失于温煦,气血生化乏源,冲任不调,故月经后期,量少色淡;
阳虚寒凝血瘀,故有时血色紫暗有血块;
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苔白滑,脉沉迟无力,均为脾肾阳虚之象。
四诊合参,符合脾肾阳虚证的证候特点,故得出诊断。;不 寐;常见的失眠形式;文献摘要;病因病机; ;4、情志所伤;诊 断; ;治疗原则——以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为原则
实证泻其有余,如疏肝泻火,清化痰热,消导和中;
虚证补其不足,如益气养血,健脾补肝益肾。在此
基础上安神定志,如养血安神,镇惊安神,清心安神。
虚实夹杂,标本先后,或补泻兼顾;[证候] 多梦易醒,醒后不易再睡,心悸,健忘,神疲,食少,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弱。
[证候分析] 心主血,脾为生血之源,心脾亏虚,血不养心,心神不宁,故多梦易醒,醒后不易再睡,心悸;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乏源,则食少,面色少华,神倦乏力。舌淡,脉细弱均为心脾两虚之象。
[治法]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