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最新整理人教版高二下册《辛弃疾词两首》教案
导语:有的教案还列有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电影、投影、录像、录音等)的使用、作业题、板书设计和课后自我分析等项目。下面就由为大家带来人教版高二下册《辛弃疾词两首》教案,欢迎各位参考借鉴!
课前准备
1.结合注释明确两首词的内容,背诵两首词。
2.查找资料,了解辛弃疾及其生活的时代。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引领和自主赏析,体会词作的思想感情;
2.探讨用典在表达中的作用,并能就诗词用典发表自己的见解;
3.能有感情地朗诵。
教学重点
1.词作的风格和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
词中的用典。
授课时间
一课时。
教学环节
一、检查课前准备情况
1.提问背诵。
2.了解学生对作者及其时代的认知情况。教师做适当补充。
附:辛弃疾生活的时代
1127年,靖康之变后,偏安一隅的南宋只保留着长江中下游的部分土地。宋金开始了长期对峙。靖康之变时,辛弃疾的祖父,因为家族庞大,没有跟着朝廷南渡。1140年,辛弃疾出生时,他的家乡正受着金人的统治。这一年,绍兴的陆游正是15岁的翩翩少年,著名词人李清照已56岁,按照现在女性的工作年龄,已经退休一年了。一年之后的1141年,抗金名将岳飞被害死在风波亭上。
到了1161年,金主完颜亮死,金统治区的义军突起,辛弃疾投身抗金队伍,几年之后,23岁的辛弃疾,带领一万军队投奔朝廷。可是,朝廷的主和势力很强大,安于暂时的太平,不想与敌人争锋,即使有主战势力占上风的时候,因为辛弃疾是北方人,对他又有所猜忌,所以,辛弃疾历任建康、镇江、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等地官员,一生力主抗金,但一生抱负始终不能施展。因此,他的许多作品中常流露出一种渴望收复失地又报国无门的感慨,《宋史》说他“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
二、深入领会诗人情意
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上片赏析:
这首词写在1174年,词人34岁,在江东安抚司参议官任上。一说作于1168到1170年间,词人处而立之年,在建康通判任上。题为《登建康赏心亭》,登高赏景,抒发情志,是应有之义。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登临纵目,江天辽阔)(览江山,书愁绪)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移情于物。“以我观物,则物皆着我之色彩。”)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三个短语,一幅画面)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动作细节见心性)
下片赏析:
比起上片来,下片在理解上就要更用心思。因为这里用了几个典故,不了解典故,就不能理解作者的情怀。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张翰)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刘备)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桓温)(惜流年,悲不遇)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这首词作于1205年,词人66岁,在镇江知府任上。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孙权)(吊英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刘裕)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刘义隆)(刺时政)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拓跋焘)(感世情)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叹不用)
三、小结《辛弃疾词两首》的思想感情
板书:
水龙吟:览江山,书愁绪;惜流年,悲不遇。
永遇乐:吊英雄;刺时政,感世情,叹不用。
四、辛词的用典
1.这两首词的思想感情就是上面说到的。在形式上,两首词都表现为长于用典。关于用典,刘勰有过概括,认为他可以“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刘勰在《文心雕龙》)
同学们可以结合这两首词谈一谈,用典有什么好处。
明确:用典可以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怀。收笔墨经济,词句典雅,表意委婉,内涵丰富之效。
2.关于辛弃疾词中的用典,人们也各有自己的意见:
稼轩驱使《庄》、《骚》、经史,无一点斧凿痕,笔力甚峭。(楼静思)
放翁、稼轩,一扫纤艳,不事斧凿,词则高矣;但时时掉书袋,固是一病。(刘潜夫)
另据《古今词话》:“稼轩守南徐日,每开宴,必令侍姬歌所作词,特好歌《贺新郎》,自诵其中警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多如是’,与‘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39;。顾问坐客:‘何如?#39;既而作《永遇乐》‘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特置酒招客,使妓按歌,自击节。遍问客,必使摘其疵。客多逊谢‘不可’,或措一二语,不契,又弗答。相台岳坷,时年最少,率然对曰:‘童子何知,而敢有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