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贝类增养殖学1概论2011.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螺贝类增养殖学 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王秀英 贝类的定义 贝类是软体动物门动物的通称。现存种类11万种以上,是动物界中仅次于节肢动物的第二大门类。 贝类增养殖学的定义、研究范围与目的 1、定义:研究贝类(主指海水贝类)增养殖的生物学原理和生产技术的一门应用科学。 2、研究范围(内容):包括增养殖贝类的生物学与生态学,人工育苗、大规格苗种培育、商品贝养成与加工及期间涉及的养殖设施、养殖技术与管理等。 3、目的:运用科学的方法,先进的经验,人为控制增养殖贝类的生长、发育与繁殖,促使其个体迅速增长、数量增多,产量提高,起到丰富贝类资源,满足国内消费者需要和出口创汇的目的。 课程主要内容 概论 第一章 皱纹盘鲍的养殖 第二章 泥螺的养殖 第三章 贻贝的养殖 第四章 江珧的养殖 第五章 缢蛏的养殖 概 论 一.我国贝类养殖的历史 我国人民对贝类的利用远在石器时代就已开始。根据在北京附近发现旧石器时代的贝壳推测,远在五万年以前人类便开始利用贝类了。 陕西斗鸡台墓内文蛤的发现,证明距今2000--3000年前,人类已利用贝壳作货币了。 已养殖的贝类中,牡蛎的养殖历史最久,在2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关于牡蛎养殖的记载。有许多古书记载了有关贝类的利用,在周公的“尔雅”(2000年前)中,就曾提到过河蚌能产生珍珠。 1949年以后,我国贝类养殖得到应有的重视。 我国当代海产贝类养殖大发展的标志与时期: 1、20世纪50年代初期:滩涂贝类养殖的恢复时期。 以长江以南沿海地区滩涂养殖逐渐发展为标志。 2、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牡蛎养殖获得迅速发展和珍珠生产进入工厂化时期。 以广东沿海牡蛎养殖中各种水泥附着器的使用,提高了产量;珍珠贝人工育苗成功,中国珍珠贝养殖及育珠技术基地的建立为标志。 二. 我国贝类养殖的现状 (二)我国发展贝类养殖的有利条件 1、自然条件优越 我国海岸线绵延,港湾曲折,浅海滩涂平展广袤,饵料丰富,环境多样化,可供浅海、滩涂养殖的面积辽阔。 2、贝类资源丰富 贝类是海中之宝,我国沿海分布着各种各样的贝类,可养的种类多,其中已养殖的达40余种。 三.贝类与人类的关系 (一)用处 1.食用 2.药用 3.工业用 4.饲料和饵料 (二)害处 四.贝类的主要特征 1.身体柔软,两侧对称(或成体不对称而幼体对称),不分节或假分节。P5 2.通常由头部(双壳类没有头部)、足部、躯干部(内脏囊)、外套膜和贝壳5部分构成。 3.体腔退化,只有围心腔或围绕生殖腺的腔。 4.消化系统比较复杂,除了双壳类外,其他种类的口腔中具有颚片和齿舌。 5.神经系统主要包括神经节、神经索和一个围绕食道的神经环。 6.间接发育的贝类一般具有担轮幼虫期和面盘幼虫期两个不同的形态发育阶段。 五.贝类的分类和形态结构 (一)无板纲(Aplacophora) P9 (二)单板纲(Monoplacophora) (三)多板纲(Polyplacophora) (四)掘足纲(Scaphopoda) P17 (五)头足纲(Cephalopoda) P24 (六)双壳纲(Bivalvia) 双壳纲又称为双壳类、瓣鳃纲、瓣鳃类、无头类、斧足类等。 体侧扁,两侧对称,具两片贝壳,称双壳类。头部退化,无触角和眼,也无齿舌和颚片等头部器官,故称无头类。在体的腹面有侧扁而呈斧状的足,称斧足类。在体躯外套膜腔内有瓣状的鳃,又称瓣鳃类。 均为水生生活。 大多生活于海洋中。 双壳纲分类: 古列齿亚纲(Palaeotaxodonta) 胡桃蛤目(Nuculoida) …… 翼形亚纲(Pterimorphia) 蚶目(Arcoida) 贻贝目(Mytioida) 珍珠贝目(Pterioida) 牡蛎目(Osteroida) …… 古异齿亚纲(Palaeoheterodonta ) 蚌目(Unionoida) …… 异齿亚纲(Heterodonta) 帘蛤目(Veneroida) 海螂目(Myoida) …… 异韧带亚纲(Anomalodesmacea) 笋螂目(Pholadomyoida) 隔鳃目(Septibranchida)…… 1.双壳纲的外部形态 P11 1.1双壳纲的贝壳 大多数双壳类都有两枚左右对称或不对称的贝壳。壳的大小、形状、颜色等随种而异。最小的贝壳仅有2mm长,最大的贝壳长度可超过1m。 贝壳的方位: 前后方位的辨别方法有5种: ①壳顶尖端所向的通常为前方 ②由壳顶至贝壳两侧距离短

文档评论(0)

L.S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