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日喻(自读课)
走近作者
苏轼(见《留侯论》)
相关背景
根据傅藻《东坡纪年录》记载本文作于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十月十二日,《乌台诗案》作于“十三日”.其写作缘由,末尾交代得很清楚:“渤海吴君彦律,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写作背景及用意,篇末也有说明:“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者以经术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务学.”“经术取士”,指神宗熙宁四年(1071)二月,根据王安石的建议,下诏罢诗赋及明经诸科,改用经义、策论试进士.于是,一般士子都在经传中讨生活.八年三月,王安石的《三经新义》(“三经”指《诗经》《尚书》《周礼》)颁行以后,“士趋时好,专以王氏《三经新义》为捷径,非不观史,而于所习经外,他经及诸子无复有读者,故于古今人物及世治乱兴衰之迹,亦漫不省”.在苏轼看来,“以声律取士”和“以经术取士”都不是正路.因此,他才以日为喻,提出自己的见解.
文意感知
文章以寓言故事昭示人们:要想学有所得,必须亲身实践、日积月累,方能水到渠成.如果没有或不肯下苦功,只是拾人牙慧、道听途说,再加上主观臆测,则必然闹笑话、出偏差,甚至造成无可弥补的损失.
思维导图
一、古今异义
1.有志于学者也
古义:学,学习;者,……的人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而求其所以没
古义:……的方法
今义:连词,表因果关系
二、一词多义
1.识eq \b\lc\{\rc\ (\a\vs4\al\co1(①生而眇者不识日 认识,②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论语》) 记住))
2.达eq \b\lc\{\rc\ (\a\vs4\al\co1(①而人之未达也 明白,②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得志,③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滕王阁序》) 豁达))
3.既eq \b\lc\{\rc\ (\a\vs4\al\co1(①岂有既乎 尽,完,②始皇既没(《过秦论》) 已经))
4.过eq \b\lc\{\rc\ (\a\vs4\al\co1(①皆求道之过也 过失,②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 经过,③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犯错,④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鸿门宴》) 责备))
5.之eq \b\lc\{\rc\ (\a\vs4\al\co1(①自盘而之钟 动词,到,②故世之言道者 助词,的,③或即其所见而名之 代词,它))
6.于eq \b\lc\{\rc\ (\a\vs4\al\co1(①道之难见也甚于日 介词,比,②问于没人 介词,向,③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 介词,被,④渤海吴君彦律,有志于学者也介词,对于,⑤青,取之于蓝(《劝学》) 介词,从,⑥赵尝五战于秦(《六国论》) 介词,和,与))
三、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日与水居也 每天
(2)名词作动词
①或即其所见而名之 解释
②或莫之见而意之 揣测
四、文言句式
1.判断句
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也”表判断)
2.被动句
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于”表被动)
3.省略句
(1)问之(于)有目者.
(2)以其未尝见(日)而求之(于)人也.
4.状语后置句
(1)无以异于眇.(状语“于眇”后置,应调至“异”前)
(2)问于没人.(状语“于没人”后置,应调至“问”前)
(3)士杂学而不志于道.(状语“于道”后置,应调至“志”前)
5.宾语前置句
或莫之见而意之.(“莫之见”正常语序为“莫见之”)
1.作者在文中提出的基本观点(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作者提出的基本观点是:学以致其道.也就是说要勤奋地通过自身的学习自然而然理解、掌握道,而不是从别人那里搬一些,或者没经过自己实践而去巧取.
2.作者举“盲人识日”“北人学没”例子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用“盲人识日”说明,由于“问之有目者”,而不是“亲见”(“未尝见而求之人也”),所以,只是“得其声”“得其形”,而没有“得其实”,借用生动的比喻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道可致而不可求——道理要在实践自然获得,这样才真实可靠.用“北人学没”,是批评“不学而务求道”的不良现象,进一步强调了“君子学以致其道”的观点.比喻同样生动形象,并增强了说服力.
3.用文中的语句分别概括两个寓言故事所说明的道理.
明确:(1)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2)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4.作者说:“道可致而不可求.”根据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说说“致”和“求”的区别?
明确:“致”和“求”的区别是:“致”是不去强求而顺应规律,循序渐进地自然而然地得到;“求”是强求.
写法鉴赏
1.运用寓言故事说理,借助形象思维,启发读者想象,打动读者心灵.让读者通过感性认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六专题课时跟踪检测十三柳敬亭说书 柳敬亭传含解析苏教版选修传记.doc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六专题给语言绣上几道花边儿讲义含解析苏教版选修语言规范与创.doc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六专题第13课柳敬亭说书柳敬亭传讲义苏教版选修传记.doc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六专题第12课居里夫人传讲义苏教版选修传记.doc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六章第16课澳星风险发射讲义新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doc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六章第15课儒学飞人讲义新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doc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九专题简明连贯得体讲义含解析苏教版选修语言规范与创.doc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二专题课时跟踪检测四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含解析苏教版选修传记.doc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二专题课时跟踪检测三马克思传含解析苏教版选修传记.doc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二专题第4课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讲义苏教版选修传记.doc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6课名二子说自读课学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doc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6课警察和赞美诗学案苏教版选修短篇.doc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5课项链学案苏教版选修短篇.doc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5课进学解学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doc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4课秋天学案苏教版选修短篇.doc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4课留侯论学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2.doc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3课万事通学案苏教版选修短篇.doc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3课朋党论自读课学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2.doc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2课桐叶封弟辩自读课学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2.doc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2课看不见的珍藏学案苏教版选修短篇2.doc
最近下载
- 《低钠血症的中国专家共识(2023)》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初中语文通用版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公式化模板 + 完整版提分攻略).docx VIP
- 期刊合作办刊协议书.docx VIP
- 驭胜s350维修手册及电路图n351整车电路图全.pdf VIP
- 混凝土热工计算软件.xls VIP
-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计划.docx VIP
- 八 观察物体(二)(单元教学设计)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2025版.pdf
- 七上语文常考必背重点知识梳理总结(答案版)【2024新版】.pdf VIP
- 最全面总工会招聘考试工会知识模拟试卷及答案(共五套).docx
- 2020年总工会招聘考试工会知识模拟试卷及答案(一).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