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池州市江南中学2017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知识点讲义:文言断句.docVIP

安徽省池州市江南中学2017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知识点讲义:文言断句.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准确判定文言语句的停顿 【考点解读】 对于文言文断句(即停顿)的知识考查,历年高考的《考试说明》中关于“古诗文阅读”部分都没有对此作明确的要求,只是在“语言基础知识和运用”部分作了如下规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而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高考试卷上也没有出现过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试题。只是从2004年开始,部分省市的高考试卷上陆续出现了文言断句的试题,试题不要求考生给文言语句加标点,只是要求考生判定语句停顿的位置,并用“ / ”做出标记即可。 【文言断句步骤】 1、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 2、根据文章的内容,推断该段落大意。 3、抓住文言特征,依据断句技巧句读。 4、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等。 5、根据断句情况,理解段落内容;对照全文意思,逐句进行检查。 断句的基础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因此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断句时还要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等。语感对断句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一定的条件——即文言句子的特征。 【文言断句技巧】 技巧一:借助名词或代词作主语或宾语来断句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宾语和定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然后再考虑什么人,为什么,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效果。以此为突破口,断句就比较容易了。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1:汉 六 年 正 月 封 功 臣/良 未 尝 有 战 斗 功/高 帝 曰/运 筹 策 帷 帐 中/ 决 胜 千 里 外/子 房 功 也/自 择 齐 三 万 户/ [当堂演练]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李 迪/贤 相 也/方 仁 宗 初 立/章 献 临 朝/颇 挟 其 才/将 有 专 制 之 患/迪 正 色 危 言/能 使 宦 官 近 习/不 敢 窥 觎/而 仁 宗 君 德 日 就/章 献 亦 全 令 名/古 人 所 谓 社 稷 之 臣/于 斯 见 之/  技巧二:借助表对话的谓语动词来断句 在文言文中,可借助对话标志“曰”、“云”、“言”等谓语动词来断句。古人对话时,大多数有表示说的“曰”、“云”、“言”等,而这些正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 例2:或 谓/郊 岛 谁 贫/曰/岛 为 甚 也/曰/何 以 知 之/以 其 诗 知 之/郊 曰/种 稻 耕 白 水/负 薪 斫 青 山/岛 曰/市 中 有 樵 山/客 舍 寒 无 烟/井 底 有 甘 泉/釜 中 尝 苦 干/孟 氏 薪 米 自 足/而 岛 家 俱 无/以 是 知 之 耳/ [当堂演练]用斜线(/)给下列短文划直线的部分断句。 ??? 太 宗 谓 太 子 少 师 萧 瑀 曰/朕 少 好 弓 矢/得 良 弓 十 数/自 谓 无 以 加/近 以 示 弓 工/乃 曰/皆 非 良 材/朕问 其 故/工 曰/木 心 不 直/则 脉 理 皆 邪/弓 虽 劲 而 发 矢 不 直。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技巧三:借助句首句末的语气词、句中表停顿或第二分句开始的虚词、表时间或逻辑的词语来断句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要明辨句读,语气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句子开头和结尾的语气词,往往是断句的重要标志。刘勰在《文心雕龙·章句》中说过:“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确实如此。文言文中,“夫、惟、盖、凡、窃、请、其、岂、敬、故”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乎、耳、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还有经常出现在句中表停顿或第二分句开始的虚词,如“者、而、已而、是以、是故、是则”等,掌握了这些词的用法,就有助于断句。 例3:给划线的部分断句。 (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齐谋臣)曰:“夫 赵 之 于 齐 楚/扦 蔽 也 /犹 齿 之 有 唇 也 /唇 亡 则 齿 寒 /今 日 亡 赵 /明 日 患 及 齐 楚 矣 /且 救 赵 高 义 也 /却 秦 师 显 名 也 /不 务 为 此 而 爱 粟 /为 国 计 者 /过 矣。 [当堂演练]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故 曰/勇 于 私 斗 而 怯 于 公 战/又 奚 独 怪 于 狗 而 烹 之/嘻/过 矣!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史 官 曰/交 友 之 道 难 矣/人 当 意 气 相 得 时/以 身 相 许/ 若 无 难 事/至 事 变 势 穷/不 能 蹈 其 所 言/而 背 去 者/多 矣/况 既 死 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angtianbao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