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焙砂输送岗位技术操作规程
1概述:
负责将中间仓焙砂送到浸出、焙砂仓、电炉锌粉车间,确保中间仓不满料。
2工艺流程图和设备表
2.1工艺流程图
1#喷射泵
1#喷射泵
浸出
中间仓
2#喷射泵
焙砂储仓
2.2设备表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技术参数
台数
附机设备
设备名称
型号及技术参数
数量
全自动气化喷射泵
QPB-4.5
4
3岗位操作:
3.1.手动操作
将工作开关置于“手动”,分别进行排气、进料、喷射、出料各过程的手动操作。
3.2最佳工作参数的设定
3.2.1最佳开泵压力值:开泵压力根据现场情况可设为0.4~0.6MPa。
3.2.2最佳关泵压力值:关泵压力根据现场输送情况设定,依据保产量、降能耗、不堵管的原则进行调整,一般为0.1~0.12MPa。
3.2.3堵管压力值:堵管压力值可设定为0.6~0.7MPa。
4特殊操作(应急预案)
4.1.1开车前的准备
4.1.1.1检查各连接件螺栓是否紧固,各接口处是否密封良好。
4.1.1.2检查各控制机构,阀门动作是否灵活,仪表是否正常。
4.1.1.3各压缩风管路是否畅通,如有堵塞,应立即处理。
4.1.1.4检查各管道阀门位置是否处于正常位置。
4.1.2开车操作
4.1.2.1打开气源阀门。
4.1.2.2接通电源,先手动操作,空送1~2分钟,然后手动操作进料、输送,以此来确定合适的进料时间、输送时间及预输送时间。
4.1.2.3以上参数确定后,将手动改为自动,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有关参数。
4.1.3停车操作
4.1.3.1停止向中间仓送料。
4.1.3.2把中间仓物料卸入泵内。
4.1.3.3卸空泵内物料,并转入到下一循环即装料的情况下,方能停车。
4.1.3.4切断电源,关闭气源阀门。
4.2 紧急停机。
当发现设备出现异常情况或其他原因需立即停机时,应先关闭压缩空气,工作方式开关复位,断掉电源停机。
5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5.1巡回检查
5.1.1监视操作台上的信号反应是否正常;
5.1.2检查各气路压力是否正常;
5.1.3巡视各部件动作是否灵活;
5.1.4检查气控箱中油雾器是否有油;
5.1.5检查送料管道是否磨损。
5.2设备的保养
5.2.1监视操作台上的信号反应是否正常;
5.2.2检查各气路压力是否正常;
5.2.3巡视各部件动作是否灵活;
5.2.4检查气控箱中油雾器是否有油;
5.2.5对进料阀操作机构、出料阀等定期加油(一周加一次)。
5.2.6每月定期检查进料阀和出料阀密封圈是否损坏,如损坏应及时更换。
5.2.7设备如久停不用再重新启用时,应以下程序进行;
--停机:
a.必须将中间仓、喷射泵、管道内的物料全部输送完毕,清理并干燥设备内部。
b.手动关闭喷射阀、气化阀、排气阀、出料阀,将进料阀关严并固定;取下料位计、压力表妥善保管。
c.在裸露机加工部位涂上防锈黄油,在各注油孔注以润滑油。
--重新启用:
a.将工作方式开关置于自动,启封进料阀,装上压力变送器,清除防锈黄油。
b.检查各控制机构、阀门等动作是否灵活、密封情况是否良好,压缩空气管路是否畅通,安装紧固体是否松动或异常变形。
c.给出料阀转轴上的各咀注入润滑油;给各气动隔膜阀手轮螺杆上、各气缸尾部和头部交接处注以润滑油。
d.试验在无负载的情况下,用工作压力运行2~3次检查各阀门机构的工作是否正常。
e.维修注意事项:
罐内作业时应关断气源、电源;
罐内作业工作灯电压不超过12Ⅴ,电源线为胶皮线,不漏电;
罐内电焊时要有排烟设备,并有专人监护。
6安全操作法:
6.1罐内作业时应关断气源、电源;
6.2罐内作业工作灯电压不超过12V, 电源线为胶皮线;
6.3罐内电焊时要有排烟设备,并有专人监护。
7交接班及卫生:
7.1交接班内容
7.1.1交班时间:大夜班,22:40;白班,7:40;小夜班,15:40。
7.1.2交接班地点:必须在岗位上交接班;不能越岗交接班,若岗位人员因事不在时,由班长代替交接;
7.1.3交接班内容:安全生产情况、设备运转情况、生产设备隐患处理情况、卫生清扫情况等;
7.1.4交接时发现的问题,由交班者负责处理,
7.1.5交接班后发现的问题,由接班者负责处理。
7.2卫生区域
7.2.1主体设备及附属设备卫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