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在语用背景下学知识
【编者按】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不应回避,也不能回避;但绝不能走“知识为主”的老路,更不能重蹈“死记硬背”之覆辙。《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如何正确对待语文知识内容的教学”已经做了较为细致的描述:“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指导与点拨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识字、写字、阅读与表达,形成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良好的语感,而不在于对知识系统的记忆。因此,要避免脱离实际运用,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定义进行‘系统、完整’的讲授与操练。”“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义。”为了让广大一线教师更好地理解、处理语文知识内容的教学,本刊特邀请专家、有经验的教师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阐述、介绍,希望进一步引起关注,促进这个问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语文知识要不要教?这似乎是个假问题,知识就是力量,无知即无能,当然要教!但紧跟着的是,什么是“知识”?哪些是“语文知识”?语文知识要靠“教”吗?
一、语言文字出现眼前,语文知识站在背后
我们不妨找个实例,先来“挖一挖”知识。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有一首现代诗《最后一分钟》,先看第一节:
午夜。香港,
让我拉住你的手,
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
听你越走越近的脚步,
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问。
短短五行诗,浸透知识里。
社会知识。“午夜”的时间指称,“香港”的地理位置,“最后一分钟”所包含的时间、地点、事件。
语基知识。拼音、构字、组词成句、独词句、单句、复句。
修辞知识。拟人,把香港当作久别重逢的亲人看待,便于抒发情感,倾吐肺腑之言;夸张,“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问”;排比:三个“听”句;仿词,由“风雨兼程”仿造出“风雨归程”。
文体知识。现代诗的分行排列;大体押韵;突破语言常规:第一行“午夜”是句号,没有换行,而“香港”后是逗号,却换行了;凝练:“风雨归程”涵盖了香港被割让到回归的一百多年的艰难历史;跳跃:三个“听”,说的是三个方面——历史风雨、终于回归、万众激动和思考。
写作知识。过渡句的“启下”:这一节的末行“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问”是一个过渡句,以引起下文;下文的第二节就是写看到的升旗仪式和万众激动的场面,扣住“心跳”;第三节则是回顾历史,扣住“叩问”。遣词造句的准确:三个“听”,似乎听到一分钟的倒计时滴答声。第一个是“倾听”,准确表现最后一分钟时大家紧盯着倒计时钟滴答滴答的钟声的情景,这钟声也是风雨归程的声音;后两个用“听”,不宜“倾听”,因为“越走越近的脚步”,声音越来越响;“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问”应该是更强烈的声音了,更不宜“倾听”。修饰和限制:用“所有”来修饰“中国人”,表明心跳和叩问的还包括香港的、澳门的,全世界各地的中国人,而不仅仅是内地的中国人。
这还是诗的第一节,若是整首诗,各系列的语言文字知识就更多了。此外还有关于课文理解的知识,关于略读课文的知识,关于作者的知识,关于语文作业的知识,而且如果要朗读的话,还有抑扬顿挫起伏疾徐的知识;如果要写诗,还有观察、构思、立意的知识等等。
可以说,知识无处不在,无“知”不成“文”,无“知”不成“章”,无“知”不成“书”。当然,从另一角度看,会得出相反的结论。此且避过不提。
二、工具人文或左或右,课标修改一锤定音
把罗列的这些知识都作为教学内容,明显是“学究先生”的教法,这样的课堂估计不会有。有四个制约。一、教材。现行教材以主题内容编排,入眼的首先是内容,知识无序,且很少明确标列。二、教师。教材文本是以文字出现的,知识“藏”在文字后面,需要教师自己去发现,见仁见智决定权在执教者手里。三、学生。人一出生,凭着自己的眼睛耳朵嘴巴和大脑,就已经主动或被动地在“习得”各种知识了。像这一节诗,不用教学,学生也能大致“读懂”,尽管他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知道语言规律的术语和各个分支系统。四、课时。按照常态,这首诗教材作“略读课文”处理,一个课时的教学时间,不可能教授系统的知识。
以理解内容为主,知识基本不涉及或很少涉及,这样的课堂教学这几年比较多见,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反思。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强调素质教育,强调“人的发展”,对应试教育的弊端作过比较深入的剖析和批判。可以说,应试教育的主要基因是“知识”。反对应试教育,“知识”当然不可能成为“座上宾”。进入本世纪,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工具性”的内涵并未点出,“人文性”又并非是语文学科所独有,因而十年的语文课程改革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电气火灾监控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doc VIP
- 危险房屋鉴定报告(模板).doc VIP
- 浴池人员卫生知识培训课件.pptx VIP
- SIEMENS西门子 S7-1500作为Modbus TCP客户端访问多个设备的方法.pdf VIP
- JTGT 3832—2018公路工程预算定额.docx
- 甘肃省定西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11月月考数学试题(含解析).docx VIP
- power-electronics西班牙SD6K-1通用变频器操作手册.pdf
- 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方案_四川_柱式墩_钢筋砼承台.docx VIP
- 配电箱安装工程施工方案.doc VIP
- 职业生涯人物访谈报告(采访教师)汇编.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