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莩JI:’拜右2013年第3期
传统儒家美学思想之美感经验描述
尤煌杰
f摘要1关于美学这一学术门类的讨论,本文不拘泥于正统西洋美学之历史性根源与学科性格的探究,
亦即不局限于桌一特定学术规范或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的活动,而是从人性之普遍特质上反省,吾人面对感
性对象,在主观上共有的官能活动与感性反应.本文尝试以传统儒家文献,包含《论语》、《孟子》、《荀子》、
《礼记》以及《孔子家语》为依据,考察其中与美感活动有关之感性作用、美感对象以及美感境界。
『关键词1孟子荀子礼记孔子家语观水赏玉无声之乐
[中图分类号]B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326(2013)03—0143—07
一、前言
笔者对于感觉经验的发生历程的理解认为。此经验的产生必须有一个发生感觉作用的主体与促发此
一主体经验的客体。当主客体进行感性接触之后,产生感觉经验,这个感觉经验将以一个感性判断的形
式出现。这个感性判断原本只是关于某一个别的感觉对象的感知结果,但是由于人类认知活动的普遍化
过程,将促使这个以单一事态为表述的内涵,逐步提升为涉及普遍共相的表述。这个提升的过程,为人
类知识活动所必然产生的趋势,朝向一个理性领悟的最高目标。如此,刺激人类知识活动的超越性提
升,达成一个获致“大道”的体证,或所谓“境界”的悠游或涵泳。
以上所述,是针对一般感觉经验的发生与转化作一简单描述。如果将这个感觉经验进一步限定为有
关美感活动的经验描述,我们将发现其中关于知识之普遍价值、概念、真假值,都退居边缘地带,而无
涉利益的、整体综合性的美善价值逐渐凸显。提升其层级境界,是此一美感经验的终极目标。
本文在此一思考架构下,尝试对古典儒家思想之有关美感经验的描述与体会进行考察,在文献的运
月j上,将参考包含《论语》、《孟子》、《苟子》、《礼记》、以及《孑L子家语》等儒家典籍;在分析的向度
上,从主体方面,将检视儒家如何看待感性能力的态度;在客体方面,将从观水、赏玉、听乐等方面来
考察儒家的鉴赏角度。在综合主客观的因素后,我们将触及儒家美感经验的最终境界的问题。如此,美
感经验不再只是有关感官愉悦、艺术作品之创作或表演的活动,而是与整体的人生价值趋向结合在一起
的重要环节.
二、儒家美学思想之感性作用描述
儒家哲学对于感官知觉的活动,所采取的态度是肯定此知觉活动的实在性以及此种活动对于后续的
理性活动提供一个思想基础,对于知觉活动所提供的内容并不怀疑。我们可以从以下引文看出儒家哲学
作者简介尤煌杰,台湾辅仁大学哲学系教授
一143—
万方数据
对于知觉活动的实际态度。
子日:“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度哉?人焉度哉?”(《论语?为政》)…
孔子日:“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t-,事思敬,疑思问。忿思
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ta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论语?述而》)
在以上引言当中我们看出了几个与知觉活动有关的关键字:视、听、观、知。在《论语》中所出现
的视、听二字,都当成一般的知觉活动。虽然没有进一步分辨这类知觉活动的细节,但是基本上都是肯
定知觉的有效性与实在性。对于知觉活动的进一步要求,可以从“视思明,听思聪”看出来,这个
“思”字代表“考察”的意思,认为视觉的标准在于明白或明亮,听觉的标准在于听得分明.这是对于
知觉活动的后设性反省。
而观、知二字,则表现出作为一般知觉活动之后的精神性与主动性特征。因为视、听这两种活动都
需要感官与感觉对象接触之后才能形成,所以这种知觉活动都还带有被动性与物质性的成分,但是
“观”是一种主动的“观察”活动,它带有知觉主体的选择,并且聚焦于所选择之对象上的集中注意。
观察活动的目的不拘限在物质性条件上,也涉及抽象的普遍性或合理性,所以要“观其所由,察其所
安”,这“由”与“安”二字涉及悟性的理解与心理或精神层面的安顿或态度的表现。所以,观这种知
觉活动,是联系知觉活动与理解活动的中间环节。
在“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章,“闻”是听闻.这是单纯的感知动作,但是这个感知动作之后
发生了甚么变化,孑L子没有明说,只是直接把这个感知动作之后的效果“三月不知肉味”表达出来。
“三月”只是一种长时间的夸张式表达,“肉味”则是另一种看似与“乐音”同级的知觉内容.“知”在
此可理解为“辨别”之意。亦即在聆听了韶乐之后,有很长的一段时间,这个聆听经验(听感)所带来
的效果,压抑了其他知觉经验,以致无法分辨像肉味(味感)这种知觉内容。这里孑L子似乎认为某种具
有强烈效果的知觉活动,能对其他知觉活动产生独断的排斥性。但是这个效果的产生,在孑L子的言语脉
络当中.似乎也在暗示源自一种高等文化活动(韶乐)的感觉经验,可以胜过一般的感官知觉(品尝肉
肴)经验。孑L子的这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专题22.27 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专项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人教版).docx VIP
- 元宵节英语介绍PPT.pptx VIP
- 云南省市政工程消耗量定额说明.pdf VIP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研究.docx VIP
- 优衣库2025年供应链与消费者需求变化研究报告.docx
- 全过程工程咨询.pptx VIP
- 13J104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板材构造(OCR).pdf VIP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试卷 Unit 3单元测试卷.docx VIP
- Office高效办公知到智慧树期末考试答案题库2025年西安欧亚学院.docx VIP
- h5开发合同模板(3篇).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