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疗法-物理降温.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冷热疗法-物理降温 胸外科三病区-时佩君 发热病人的 物理降温 物理降温 物理降温是采用物理的方法使体温下降,是基础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温 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中枢神经的温度 腋温 36.5℃ (36.5~37.7) (36.0~37.0) 正常范围 部位 平均温度 口温 37.0℃ (36.3~37.2) 肛温 37.5℃ 正常体温 低热:37.5——37.9℃。无需特殊处理,可仅饮用温水,开窗通风 中等热:38.0——38.9℃,通常情况下未必需要用到物理或化学降温,需适当补液,注意电解质紊乱。 高热:39.0——40.9℃,需物理或化学降温,加强补液,注意电解质紊乱,注意观察神志。高于40℃必须保护中枢系统。 超高热:41℃以上,而人体最高的耐受温度为40.6—41.4℃。肛温持续超过41℃,可造成永久性的脑损伤;高热持续在42℃以上2h即可出现休克及严重并发症,随时有死亡可能。 发热分级及危险性 散热器官 :皮肤 直接散热:皮肤血管 间接散热:汗液 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是皮肤,90%以上的热量是通过皮肤散发出去的 最简易、有效、安全的降温方法 物理降温 01 为高热患者降温 02 局部消肿 减轻充血和出血 限制炎症扩散 减轻疼痛 03 防止脑水肿 降低脑细胞的代谢 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 目的 / 物理降温 冷湿敷 温水擦浴 冷盐水灌肠... 01 02 03 04 05 方 法 物理降温 冰袋冷敷 酒精擦浴 适用于体温在38.0——38.9℃ 冷湿敷 用法: 将毛巾放入冷水中或冰水中浸湿,拧成半干,敷在患者的前额部或者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部位; 最好两条毛巾交替使用,每隔3—5分钟换一次,连续敷15—20分钟。 于冷湿敷后30分钟测量体温,当体温下降到38℃以下时,则停止使用。 适用于体温在39 ℃以上 冰袋冷敷 观察指标 : 10分钟查看一次局部皮肤颜色 为什么? 枕后、耳廓、阴囊—冻伤 心前区---心率减慢 腹部---腹痛、腹泻 足底 –冠状动脉收缩 禁忌部位: 部位: 持续时间:每次不超过30分钟,中间间隔1小时 前额、颈部、腋窝、腹股沟及腘窝 冰袋冷敷 持续用冷1小时,即出现10-15分钟的小动脉扩张 持续用热1小时,即出现10-15分钟的小动脉收缩 用冷或用热超过一定时间后所产生的生理效应相反作用的现象-继发效应 继发效应 适用于高热患者,通过蒸发和传导作用促进机体散热达到降温。 温水擦浴 用法: 准备一盆34—36℃的温水,将毛巾浸入,调节室温至21—24℃,按顺序进行全身的擦拭,边擦拭边按摩,以助于散热,擦拭完后,擦干身体,穿好衣物。 擦浴全程应控制在20分钟内,半小时后测量体温。出疹子的小儿发热不宜用此法。 多用于体温38.5℃以上的高热患者 酒精擦浴 部位: 禁忌症:有出血倾向、皮疹、皮下出血点及伴有皮肤性损害病人、血液病患者、年老体弱者、新生儿禁酒精擦浴。 27 ~30℃ 腋窝、肘窝、腹股沟、腘窝,以离心方向擦浴,顺序:双上肢、腰背部、双下肢 温度: 酒精浓度: 35%-40% 禁忌部位:心前区、腹部、后颈部、足心部 适用于高热患者 冰袋冷敷 灌肠降温 指征: 温水擦浴和乙醇擦浴都不能降温的患者 一般可选用28 ℃~32 ℃等渗盐水或4 ℃等渗盐水 材料: 方法: 保留30分钟后排出,排便后30分钟测体温 适用于体温上升至40℃的患者 冰袋冷敷 控温毯降温 指征: 体温上升至40℃的患者 原理: 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 经过调节毯面内的循环水温的高低而 调节毯面的温度,从而来控制病人体温的降低速度。 适用于高热患者 冰袋冷敷 静脉降温 指征: 下丘脑功能紊乱所致的中枢性高热 常规液体 温度(0~10℃) 速度(30~40d/min) 每15min监测体温 方法: 时间: 体温降至38.5℃左右时,即停止输入 术后发热 吸收热 感染热 其感染的部位多在切口,但也有在呼吸道及泌尿系等。 一般是术后3~5天体温恢复正常后,再度发热,或者体温升高后持续不退,伴切口皮肤红、肿、压痛,疼痛加重。 多数的感染热在吸收热期过后呈持续热,或体温降至正常后又出现发热 。 反应热 药物热 脱水热 其机制与患者相对需水量大及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有关。 多在夏秋季,由于术前禁食、过度出汗而补液不足等原因,患者出现高热,烦躁,口渴,尿少而黄,体检正常,血清钠,氯偏高,补足液体后体温恢复正常,即可诊断。

文档评论(0)

shujuk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