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间经济学到地方社会学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待回答的問題與研究發展方向 Integrating survey and ethnographic methods for systematic anomalous analysis (Pearce 2002, SM) Outliers, deviant cases, disturbance terms, or specification error The Case for Quan Survey research provides the power to do a variety of comparisons across large groups Interviewees might not be aware of effects of higher level social processes Non-linear relationship The Case for Qual Ethnographic methods are better at revealing new information and the rich context of issues under study A chance to re-examine the model Remaining Issues Networks or spatial institutions Control for inter-firm distance Search for anomaly Migrating to China: Reproducing District or Floating Network? 謝謝! * * * * * * * * * * * 從空間經濟學到地方社會學 社會資本與產業集區的三角測定 三角測定 Methodological Trangulation 結合多種方法來研究一組社會現象 (Denzin 1970) 增進效度 呈現社會現象的多元面向 Crossing the quan-qual schism 產業集區 Industrial District 以中小企業為主體的相關產業在特定地區集結成產業聚落,同時在這些產業聚落裡,專長互補的企業透過協力網絡彼此連結起來,形成在生產面向上分散,但在社會面向上凝聚的產業體系 同時結合了空間聚集(agglomeration)與社會網絡(social networks) 工業地域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中的意義 Fordism-Keneysianism的危機與靈活專業化的興起 地方社會在全球化衝擊下的機會 Fordism 裝配線式生產 設想與執行分離,使用大量半熟練裝配工人 特用機械生產大量標準化產品 向前向後整合,追求原料供應、製造生產與市場行銷的規模經濟 Keyenianism 總體需求管理避免資本家自我毀滅 擴大公共支出維持有效總體需求 社會福利體制支撐勞工階級購買力 建立勞資協商制度尋求產業和平 在第三世界中以發展型國家移植大量生產體制以促成經濟成長 Crisis of Fordism-Keyenianism 60、70年代系列危機 大眾市場飽和壓縮投資報酬率 第三世界工業化的挑戰 原料價格上升增加生產成本 軍費支出排擠社會福利 中產階級透過消費來塑造差異造成標準產品需求下降 Responses Flexible Mass Production Oversea Expansion The Rise of Network Organization (RD consortia, strategic alliance, business group, …, etc.) 產業集區的興起 以中小企業為主體 網絡的發展有明顯的空間性格,和所在的地方社會互動密切,經濟活動以Polanyi定義下的方式鑲嵌(embedded)在地方社會中,生產和交換透過持續的社會關係而完成,同時也受到社區制度的管制。 全球化脈絡下的產業集區 資本的超級流動性(hypermobility of capital)和通訊工具的發達,這使得生產交換等經濟活動掙脫地理的限制,得以在全球的範圍內搜尋能夠對生產要素提供最高報酬的地點,導致「地理的終結」(the end of geography) 在全球化的脈絡下,勞工必須和其他國家或地區願意接受更低工資的工人競爭。而隨著地理的重要性減退,社會學者只能為傳統關注的諸如社區、社會制度、人際連帶等議題寫墓誌銘了。 產業群聚的三重意義 空間經濟學:外部經濟 新經濟社會學:組織網絡 地方社會學:制度優勢 空間經濟學:外部經濟 預設了原子化孤立的理性經濟人,著重於討論生產者因為分享基礎建設和服務、熟練工人、專門化的供應商、以及知識的外溢效果等所帶來的生產力的提升 透

文档评论(0)

182****315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