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寨到市天津城区的形成.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由寨到市:天津城区的形成 1986 年 12 月 8 日,国务院批转有关通知,天津被列入国 家历史文化名城。通知附件对天津的历史和城区特点作了这 样的介绍:“天津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港口贸易城市、交通枢纽。 从金、元时起,由于漕运兴盛促进商业繁荣而发展起来。明 代在此设卫建城,进一步奠定了古城的基础。保存的文物古 迹有天后宫、文庙、广东会馆等。革命遗址有大沽口炮台、 望海楼遗址、义和团吕祖堂坛口遗址、觉悟社、平津战役前 线指挥部等。传统文化艺术有泥人张彩塑、杨柳青年画、天 津曲艺等。现存的过去各国租界地的外国式建筑和清末民国 初年的别墅式建筑和街道,如同一个近代‘建筑博物馆’,很 有特色。” 仔细解读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天津作为历史文化名城,除 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外,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应该涵概两个方面的 内容:以“天津卫城”为中心的传统城区和老三岔河口以下沿 海河东西两岸分布的“九国租界”。在天津的传统城区中,又 可细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大直沽、宫南宫北和北大关(估衣街、 针市街一带),被认为是天津城市最早的聚落点;二是明清天 津卫城(俗称老城厢),是天津城市的发源地和传统文化的中 心区;三是清末民初袁世凯规划建设的“河北新区”(今中山 -1- 路两侧),可谓天津乃至全国城市近代化的实验区;四是过去 长期被忽略的铃铛阁、永丰屯、西沽乃至堤头等“卫星城”。 以上这些,都可以看成是天津城市之“源”。 天津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根据学者研究,大体上可对天津城市聚落形成作如下概 括:今天津城区范围内,最早聚落在河东大直沽一带,金代之 直沽寨、元代之海津镇,都坐落在这里。此后,随着漕运的兴 起,原三岔河口(小直沽)和南运河畔(北大关估衣街一带) 也日益繁荣。到明永乐二年(1404)设卫筑城,天津城市进入 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天津卫城地处海河三岔河口西南,建城时城东、城北皆已 形成聚落。这一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聚落特点,使天津卫城建成 后,虽然很快发展成为天津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但其商贸 中心则长期麇集于北门外和东门外一带(只有北门里和东门里 一度曾十分繁荣)。同时,由于东面受阻于海河,南、东两面 临近开洼,因此天津传统城区以卫城为中心,长期呈现出向西 北发展的趋势。 在天津早期的“卫星城”中,距离最近的铃铛阁地区率先 入卫。铃铛阁地区形成聚落不晚于明初,今铃铛阁中学西侧的 王家大院,相传因“燕王赐地”而兴,明清两带几经重建、扩 建保留至今。明万历七年(1579),稽古寺始建,其藏经阁飞 -2- 檐四出,椽端系铜铃百余,清风吹拂,声声悦耳,“铃铛阁” 遂名声大噪。天津古谚云:“天津卫,三宗宝,鼓楼炮台铃铛 阁。”至少在民谚形成的明代,铃铛阁已经被看成是天津卫的 一部分了。 重建的天津鼓楼 永丰屯在今红桥区双忠庙大街一带,原名张官屯,约形成 于明永乐年间(1404—1424)。明代实行军屯制度,天津运河 两岸有七十二屯,其中距天津卫最近者即张官屯。明弘治六年 (1493)在天津城外增添五集,其中即有张官屯的永丰集。永 丰集坐落于西大湾子,原为运河故道,为南北贸易集散地。后 来永丰集名气远远超过张官屯,于是这里就被人们称为“永丰 屯”。该地的吕祖堂,早年还曾有别名叫“永丰屯祠”。至少清 -3- 代乾嘉时期,永丰屯已融入天津城区,当时这里人文荟萃,文 化相当发达,几可与城里相抗衡。 西沽地靠北运河,相传成村于明初,是天津七十二沽之一, 也是目前惟一保持着历史的丰富性、完整性和延续性的“沽”。 关于西沽的最早记载是明万历十六年(1588),当时天津兵备 道造渡船,在西沽等地设渡口。崇祯十二年(1639),西沽始 建炮台。清顺治间,西沽村爆发反清起义,表明这里已相当繁 荣。康熙三十三年(1694),皇帝巡视到达西沽。此后,乾隆 也曾多次

文档评论(0)

zhaojf940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