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与高层管理者激励制度汇编.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2.2 短期激励制度 ●从实质上来讲,短期激励制度是公司对经理人过去工作的额外产出所给予的支付,一般采用现金支付方式 ●短期激励制度的存在是为了使经理人个人的工作目标与公司的经营目标实现趋同,从而加强经理人与股东之间的委托——代理契约关系 ●公司设计短期激励制度的起点是公司的个人需求和偏好 6.2.2 短期激励制度 1、短期激励模型 (见图6-2 短期激励模型 ) 6.2经理的激励制度 2、短期激励与经理人需求 ●短期激励制度的层次性体现在相对于基本工资等较低层次的需求而言,经理存在着对诸如年度奖励计划等较高层次的需求;短期激励制度的静态性,是指这是一种参照预期经营目标,以经理实际达到的经营成绩的固定百分比或者按照固定数额给予年度奖金的激励方式;因果关系则体现了经理实际的工作绩效和所获得的激励程度之间的关系。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按照本书对经理人报酬的分类与不同层次的需求进行对应,可以看出短期激励在经理人需求层次中的具体位置 。 图6-3 经理人的需求层次 6.2经理的激励制度 ●从需求层次的分析可以看出,短期激励是经理人的基本需求(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开始向高层次需求转化的关键环节,在公司激励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 ●“低基本工资+高额业务提成”的报酬制度的失效 6.2经理的激励制度 3、短期激励制度的运作机制 ●短期激励制度并不是无条件执行的,在“目标导向”的原则下,经理的工作业绩必须达到公司所制定的预期目标以上才能够触发激励制度的执行。换言之,公司在每个财政年度所规定的经营目标是经理获得短期激励的“进入壁垒”,实际业绩在“壁垒线”以下,经理则不能享受年度奖金计划。在取得超额业绩的条件下,年度奖金一般按照完成业绩的一定百分比来进行分配,但通常治理层都设有上限,我们称之为年度奖金的封顶额。 图6-4 公司治理层的期望短期激励制度 图6-5 实际的短期激励制度 案例2:富士康跳楼事件 案例2:富士康跳楼事件 案例2:富士康跳楼事件 ●四川承诺助富士康招工:计入公务员考核中 (2012-04-28 经济观察报 ) 政府招工 刘宝玉在成都富士康待了约一个月。在此期间,从四川省各地由当地官员带队前来工作的队伍屡见不鲜。有一天,她看到从绵阳一下子来了四五百人,其中就有大学生村官。那个大学生村官看了看她,彼此心照不宣。只有在富士康干满15个工作日后,政府才算完成一个名额指标。 4月19日,富士康深圳总部一行政工作人员介绍,“成都工厂一直在进人,但一直都没能满足需求。每天进3000到5000人很正常。有时每天甚至以万为单位招聘员工。”该行政人员承认,一线劳工的招募一直由政府部门操作。“富士康只是把需求人数随时报给四川省劳动部门(富士康称之为‘1号办’),由他们统筹社会资源,不断招聘新人进入工厂。”四川省专门召开了两次富士康成都项目人力资源招募工作会议。一些地方政府提出,对招募工作要实行一票否决制。 以四川泸州叙永县龙凤乡为例,龙凤乡提出将富士康招募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考核,每完成1人奖励(公务员个人)600元;超额完成任务的每超1人奖励1000元;完不成任务每差1人扣500元。 案例2:富士康跳楼事件 思考:青春的生命为什么会选择跳楼?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求职队伍?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地方政府热烈欢迎富士康? 为什么会出现政府帮助富士康招工? 大家在使用高科技的苹果产品的背后,有没有思考过,为什么苹果的产品没有出在中国? 富士康的未来之路如何? 富士康员工层级示意图 案例3:就业不如职校生 本科生“回炉”技校 2006年03月14日来源: 每日商报 大学生择业观悄悄“变脸”   拥有本科文凭,却要“回炉”技校,日前,衢州市技工学校的两位在读本科生引起不少“口水”。   王骏是该校2005届中级技工班数控机床专业的学生,但两年前他已经取得了本科学历,曾在原杭州商学院就读,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毕业后,王骏在上海一家物流公司工作了一年,但由于专业不对口,报酬不高,他辞职回家。2005年底,在家人的支持下,他下定决心到技校“回炉”。和王骏有同样经历的是一名毕业于湖北荆北技术学院的女大学生,读模具制造专业。她的老师说,女孩也是因为动手能力不强,一直找不到好工作,才到技校“回炉”的。 案例3:就业不如职校生 本科生“回炉”技校 大学生“回炉”出现群体现象   一位上海知名高校的理工科毕业生在应聘大众汽车公司一职位时就曾遇到这样的“尴尬”:面试现场,主考官让每个应聘者根据图纸把自行车三大件的零部件重新组装。尽管图纸基本能看懂,但动手组装零部件却成了他的难题。但同场竞聘的两个中职生却不慌不忙,很娴熟地开始动手装配,很快完成了自行车三大件的组装,当场受到主考官的好评。后来这位名牌大学生第二天一早就到上海高级技工学校报了名

文档评论(0)

fengnaif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