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3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预习任务,了解有关两位作者的资料,为理解两首诗做准备。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进入6年级,识字主要以学生独立完成为主。 本课需要识写的生字中,臾的读音、狱的字形要注意。 2朗读指导 读诗要注意诗的韵味,读这种感情激昂、充满豪情的诗更应注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所以在朗读前一定要有比较充分的理解作为基础。 以《狱中题壁》为例,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不仅引用了典故,而且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甘愿为变法献出生命的决心。 所以在朗读时,就要注意把这种坚决的语气读出来。 而《绝笔诗》则简洁明了,朗读时更要读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把作者无所畏惧的精神表现出来。 3阅读教学 本课的两首诗中,《绝笔诗》比较易懂,《狱中题壁》需要联系典故进行理解。 《狱中题壁》理解汉朝的张俭和杜根,都因揭发朝中权贵、上书要求太后归权皇帝而受打击迫害,他们吃尽苦头,但在当时就受到人们尊敬,死后更留下好名声。 谭嗣同自比张、杜,觉得扪心无愧。 他态度从容,决意含笑就义。 他又想到了康有为和王五,他们的去和自己的留是肝胆相照的,犹如巍巍两昆仑,皆为顶天立地的人物。 谭嗣同衷心祈愿这两位生者继续实现死者未竟的志愿。 1光绪二十四年1898八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康有为出逃,作者被捕。 在狱中,他意气自若,拾起地上的煤屑,在墙壁上写下这首绝笔诗。 这首诗高度凝练地表现了谭嗣同以身许国、慷慨赴难的真挚的爱国热忱和崇高的献身精神,多少年来一直赢得广大读者的崇敬。 2望门句张俭,东汉人,有才德。 延熹中太守翟超请为山阳东部督邮,后因弹劾宦官侯览,被诬结党睹反,朝廷下令逮捕他,时人慕其名,张俭望门投止,人人破家相容。 此喻康有为。 望门投止,指人在困迫之中,见有家门就进去,以求避难安身。 3忍死句杜根,东汉人,字伯坚。 安帝初举孝廉,为郎中。 时邓太后临朝,权在外戚。 杜根便与他人联名上书,请求邓太后还政于帝。 太后怒,命人把他装入布袋,于殿上击杀之。 执法者以杜根忠正,使人不用力,杜根诈死三日而后逃走。 后邓氏被诛,杜根复官拜为侍御史。 作者政变前夕曾电唐才常速偕同志,来京相助。 唐才常接电后速往汉口与哥老会联系,选壮士多人赴京,但此时尚未到京,所谓忍死指此。 须臾,片刻。 待杜根,等待唐才常来京。 一说,系作者自喻,意谓忍死待复出如杜根。 4我自句作者在被捕前已抱必死决心,他劝梁启超出走时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 临刑前又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句正是他决心舍生取义、含笑九泉的大无畏精神的写照。 横刀,面对刽子手的屠刀。 5去留句谓一去一留仍肝胆相照。 两昆仑一说指康有为和作者自己;一说指两位侠义朋友王五和胡七,二说皆通。 4活动提示 1思考与交流 第一句中的词语解释请参看上文。 第二句中的尚是尚且的意思。 这个题是结合本板块主题设置的。 苏武、文天祥、谭嗣同和吉鸿昌所表现出来的浩然正气为后人传诵。 《现代汉语词典》对于正气的解释是光明正大的作风或风气;刚正的气节。 本板块几篇课文所表现的正气相同点都是光明正大、刚正不阿、宁折不弯的气节,不同之处在于具体的表现形式有差异苏武的正气是不辱使命;文天祥的正气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谭嗣同的正气是舍生取义;吉鸿昌的正气是坚贞不屈。 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是多元的。 2积累 要求学生背诵这两首诗。 引导学生搜集用于表达坚贞不屈的成语。 舍生取义舍,舍弃;义,道义、正义。 宁可舍弃生命,也要追求正义。 大义凛然严峻不可侵犯的样子,形容为了正义事业坚强不屈。 5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现在的学生很难理解革命者为了自己的追求、为了民族的解放而甘愿牺牲的精神。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有这样的认识生命对于任何人都是宝贵的,而且只有一次,但是与个人所坚持的信仰,人们所共识的道义,绝大多数人的利益相比,个人的生命就不是最主要的了,所以古往今来为了正义和信仰而不惜献出生命的人一直为人们所尊崇。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这一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 国家、民族的关系,既有利于理解诗义,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2.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 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认识3个生字,学会3个生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