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时间标准与仪式化表征:
新中国70年的节日变迁
1 2
宣朝庆 冯碧莹
【内容摘要】
中国的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情感和文化血脉,承载着中国人的国家统一、民族团
结、社会和谐等根本追求。然而,当前的节日研究多聚焦于节日民俗志或民族志的撰写,
对理论探讨重视不够。以时间标准和仪式化表征为分析框架,探析新中国 70 年节日变
迁机制与各阶段的差异化特征,可以发现节日变迁是由国家政治合法性建构和民众在现
代化进程中的持续个体实践所共同形塑的。从社会控制的角度而言,强调节日所维系的
一种秩序代表着国家或集体意志;而对于社会发展而言,节日变迁也代表了民众精神与
物质生活中“现代性”不断增强的过程。把握这一机制,有助于反思节日体系建设,探
索节日未来发展形态。
【关 键 词】
节日 节日变迁 时间标准 仪式化 新中国
【作 者】
1 宣朝庆,南开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2 冯碧莹,南开大学社会学系研究生。(天津 300350)
节日变迁的本质
我国的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情感和文化血脉,承载着中国人的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
美好愿望,承载着社会和谐、人民和乐的基本需求。农业社会中的节日追随自然时间的律动,春
来夏往的四季轮回,斗转星移的时序递进,给人最直观与最真切的节律嬗变感受,逐渐形成节日。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的节日体系紧紧围绕着时间标尺,展现出独特的、世俗的、社会
的时间观念,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核心,将公历的、农历的时间制度和政治性、季节性、文
化性的时间标准汇集成为多元的节日参照体系。
70 年来,我国的节日文化、人们的节日意识发生了诸多变化:妇女节、青年节等国家节日表
① ②
现出节日体系中“集体时间”的建构 ,春节等传统节日的社会认知日益抽象又难以割舍 ,传统
总第三六O期
102 微信公众号
中国学术 70 年 二 O 一九年 第十期
节日活动的内容、空间、仪式等方面传承缺失,导致节日沦为空洞的符号,“大长假”“小长
假”“黄金周”之类的“假日制度”取代“节日制度”,休闲文化取代节日文化③,以及由此发
④
展出对于西洋节日(圣诞节等)和新兴节日(双十一购物节、女王节等)的狂欢与追捧。 这些
新现象也促使近年来国内对于传统节日的研究成果渐增,但整体上的研究旨趣多集中于节日
民俗志或民族志的撰写,侧重描述从古至今的传统节日风俗,展现节日文化中民众的日常生
活,具体揭示节庆风俗中的历史渊源、文化意义与社会功能,以及一些少数民族节日饮食文化、
消费观念与习俗传播等方面的内容。遗憾的是,当前研究少有从整体、系统的角度,针对诸
多现象与变化背后的理论逻辑进行反思,似乎陷入了个案式、碎片化的危机,这不利于深入
认识节日文化的内在机理,探究节日的当代精神价值,保护节日的文化内涵。因此,从历时的、
纵向的角度梳理新中国节日变迁的过程与内在机制,是本文重点思考的内容。
节日变迁的本质是时间标准和仪式化特殊时间表现方式的变化。表面看来,节日没有随
着自然时间的变化而迁移,正如日历上的时间年复一年的重复,节日也不断重复着,但深入
观察可以发现,随着社会的时间标准的变化,节日体系、节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3年保安员笔试考前题库500题(含答案).pdf VIP
- 2024年联通智家工程师(初级)认证理论备考试题库(附答案).pdf VIP
- 2012款陆风X8_汽车使用手册用户操作图解驾驶指南车主车辆说明书电子版.doc
- 2024年中考数学压轴题型(安徽专用)专题08 解答题压轴题(几何综合(一)(学生版).docx
-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方案.doc VIP
- 2016年大学日语专业四级考试真题.doc VIP
-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指导书.doc VIP
- (完整版)军事地形学.pptx
- 联通智家工程师初级认证理论备考试题及答案.doc VIP
- 2024年6月英语四级真题(全3套).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