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卖他人之物与无权处分.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数据库】民事程序、实体法学参考资料 【文献号】2637 【分类】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4) 【标题】出卖他人之物与无权处分 【作者】王泽鉴 【出处】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4)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01 【页号】136—149 【正文】         一、问题之说明 (一)处分之概念 处分,是“民法”常用之基本概念,其意义有广狭之别:(1 )最广义之处分,包括事实上及法律上之处分。所谓事实上之处分,乃就原物体加以物质的变形、改造或毁损之行为而言,例如拆屋重建、改平装书为精装书是。所谓法律上之处分,除负担行为(债权行为,例如悬赏、广告、买卖、保证)外,尚包括处分行为,例如所有权之移转、抵押权之设定、所有权之抛弃(物权行为)、债权让与及债务免除(准物权行为)。第765条(注:文中法律条文如无特别注明, 皆为“台湾现行民法”之规定。——编者注)规定:“所有人,于法令限制之范围内,得自由使用收益处分其所有物,并排除他人干涉。”其所谓之处分,即属此种最广义之处分。(2)广义之处分,仅指法律上之处分而言, 事实上之处分不包括在内。第84条规定:“法定代理人,允许限制行为能力人处分之财产,限制行为能力人,就该财产有处分之能 ──────136页────── 力。”其所谓之处分,即属此种广义之处分。(3)狭义之处分, 系指“处分行为”而言。第759条规定:“因继承、强制执行、 公用征收或法院之判决,于登记前已取得不动产物权者,非经登记,不得处分其物权。”其所谓之处分,即属此种狭义之处分。由是可知,“民法”所称“处分”之意义,不可一概而论,应斟酌其文义、法律体系及法律规范目的,审慎认定之。为观察之方便,兹将上述图示如下: 附图: (二)第118条所称“处分”之意义 此项多义性“处分”之概念,在解释上甚滋疑义。(注:关于“处分”一词所生之疑义,甚为常见。例如第819条第1项规定:“各共有人得自由处分其应有部分。”依此规定,共有人得否就其应有部分设定抵押权?“司法院”第1516号解释认为,应有部分不得为抵押权之标的物,其主要理由在于,第819条第2项规定:“共有物之处分、变更及设定负担,应得共有人之同意。”系将“处分”、“变更”及“设定负担”三者并举,同条第1项仅列处分,与该第2项比较,并不包括设定负担在内,于是各共有人自亦不得以其应有部分设定抵押权。此项见解,显值商榷。盖共有人既得自由让与其应有部分,自无不许其设定负担之理,何况设定负担无损于其他共有人利益,裨益资金融通至巨,实无禁止必要。为此,大法官会议第141号解释乃认为:“共有物, 如非基于公同关系而共有,则各共有人自得就其应有部分设定抵押权。”自值赞同。参阅郑玉波:“应有部分与抵押权”,《民商法问题研究》(一),“台大法学丛书”(三),第363页。)实务 ──────137页────── 上最值注意者,系第118条之适用。第118条规定:“Ⅰ.无权利人就权利标的物所为之处分,经有权利人之承认,始生效力。Ⅱ.无权利人就权利标的物为处分后取得其权利者,其处分自始有效。Ⅲ.前项情形,若数处分相抵触时,以其最初之处分为有效。”其基本疑义在于本条所谓之无权“处分”,除处分行为(物权行为)外,是否包括负担行为(债权行为)在内?例如,甲借某画给乙,乙擅自将之出卖给丙,并为交付以移转其所有权者,则在乙与丙间有二个法律行为:一为买卖契约(债权行为,负担行为),一为处分行为(物权行为,第761条)。 于此情形,甲只须对乙之无权处分行为予以承认,使生效力,即可使买受人丙取得该画之所有权,实务上通常不发生对买卖契约承认之问题。惟在出卖他人不动产(乙擅行出卖甲之房屋给丙)之情形,在当事人间通常仅有买卖契约,迄未办理登记,合意移转其所有权(物权行为, 第758条),因此,乃产生一项疑义,即倘不动产所有人对此出卖其物之买卖契约加以承认时,买受人是否因此得向权利人请求履行契约办理所有权移转登记?(参阅下页图)。 附图: 此项问题,在理论上及实务上均极重要,“最高法院”数著判决,殊殖注意,实有分析检讨之必要。 ──────138页──────   二、“最高法院”之见解 (一)三则判例(判决) 1.1950年台上字第105号判例 首先应提出者,系1950年台上字第105 号判例(注:本判例原文与判例要旨不尽相合,应请注意。):本件上诉人之母崔梁氏于1942年立契出卖于被上诉人之广州市河南永祥坊第10号房屋一间,原属于上诉人自行购置之产,以及崔梁氏已于1945年7 月间在上诉人提起本件诉讼之前死亡,均为不争之事实。“最高法院”认为:“是此项房屋纵使如上诉人之所主张,系因上

文档评论(0)

180****02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