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艺术的形而上学的假说 所谓“有意味的形式”就是我们可以得到某种对“终极实在”或“物自体”之感受的形式。 我现在谈的是隐藏在事物表象后面的并赋予不同事物以不同意味的某种东西,这种东西就是终极实在本身。 对纯形式(物自身、终极实在)的观赏使我们产生了一种如痴如狂的快感,并感到自己完全超脱了与生活有关的一切观念。 艺术与宗教的关系,对艺术的宗教性理解 根据我个人的理解,宗教表达的是个人对宇宙的感情意味的感受。如果我发现艺术也是这同一种感受的表达,也决不会因此感到诧异。然而这两者所表达的感情似乎都与生活感情不同或者高于生活感情。它们也肯定都有力量把人带入超人的迷狂境界,两者都是达到脱俗的心理状态的手段。艺术与宗教均属于同一世界,只不过它们是两个体系。人们试图从中捕捉住它们最审慎的与最脱俗的观念。这两个王国都不是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俗世界。因此,我们把艺术和宗教看作一对双胞胎的说法是恰如其分的。 宗教精神是一种生来就有的信念,这种信念认为一些事物比另一些事物更要紧。……使人民信奉宗教的是他们的无条件的、普遍的宗教感。……正是这种宗教感使他们置正义于法律之上,置情感于原则之上,置感觉于文化之上,置智力于知识之上,置直觉于经验之上,置理想于现实之上。正是这种宗教感使得他们成为传统的敌人,妥协的敌人,常识的敌人。事实上,宗教的实质就是这样一种信念,即:有些东西具有极大的价值,而绝大多数东西是毫无价值的。 我称一个以牺牲物质存在来追求在他眼里是美好事物的人为宗教主义者。他们相信某些事物本身就是善的,而且物质存在并不在其中。按照我的观念,这种毫不妥协地认为精神生活比物质生活更重要的人都是宗教型的。例如:我在巴黎见到一些青年画家,他们身无分文,半饥半饱,衣衫褴褛;就连妻儿老少也是如此,但是他们仍然发狂般地以全部热情画着那些没人买的画。他们说不定会杀死或者打伤任何一个建议他们降低自己作品售价的人。如果他们物质和荣誉都没有得到,就是靠偷报纸和鞋油也要继续满足支配他们创作的愿望。这些人是地地道道的超级宗教狂。一切艺术家都属于宗教型。一切为人们坚持不渝的信仰都是宗教信仰。一个信仰真理的人可以为真理坐牢,为真理献身,但他绝对不会承认他认为根本不存在的上帝。因而,他与为宗教信仰而献身的苏格拉底和基督是一样的,他的行为同样带有宗教性,因为他的价值观念尺度超出了物理世界的范围。 艺术和宗教是人们摆脱现实环境达到迷狂境界的两个途径。审美的狂喜和宗教的狂热是联合在一起的两个派别。艺术与宗教都是达到同一类心理状态的手段。如果我们获准可以置审美科学于不顾,而深入到我们的感情及感情的目的来研究艺术家的心理,我们可以得出相当不严谨的结论,说艺术是宗教感的宣言。如果艺术正象我所认为的那样是感情的表现,那么它所表现的感情正是五花八门的宗教信仰中最有生命力的力量。或者,在任何程度上,它表达的感受都是对万事万物的本质的感受。如果我们说的“人类的宗教感”是指人的基本现实感而言,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艺术与宗教都是人类宗教感的宣言。 蒙德里安 尽管艺术有自身的目的,但它像宗教一样,是我们借以认识宇宙的工具。 新艺术是解除了压迫的旧艺术……,在这种意义上艺术变成了宗教。 [宗教]决不可能体验到真正的、完满的人类和谐。艺术比宗教更加纯粹,因而是最有宗教性的宗教。作为人类精神的纯粹创造,艺术被表现为在抽象形式中体现出来的纯粹的审美创造。 * 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 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 马列维奇(Kasimier Malevich) * 波洛克(Jackson Pollock ) 贝尔引起的困惑 艺术即宗教。 艺术即有意味的形式,其中以后印象派(如塞尚等)绘画为代表。 宗教艺术(如唱诗、赞美歌、偶像等)没有提供有意味的形式。 悖论:宗教艺术不是艺术,因而不是宗教性的。 如何理解宗教艺术 沃尔特斯托夫(Nicholas Wolterstorff):对艺术的宗教性理解发生在18世纪艺术独立之后,这种理解将艺术仅仅视为形式,将正确的艺术欣赏方式确定为无利害性的审美静观(contemplation),将艺术欣赏经验理解为一种超越性的情感体验。但这种艺术不包括宗教艺术。宗教艺术服务于宗教目的,因而不是无利害性的。宗教艺术的目的不是无利害的静观,而是唤起人们的宗教记忆。宗教艺术是一种纪念艺术(memorial art)。 美学原理第十讲 审美与宗教 宗教的定义 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虚幻的反映,要求人们信仰上帝、神道、精灵、因果报应等,把希望寄托于所谓天国或来世。 宗教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 据1996年的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宗教信徒约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四。其中,世界三大宗教的信徒人数为:基督教徒19.55亿,占世界人口的33.7%;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