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5
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苏轼词清新明快、沉挚深永、雄壮超脱、奔放流转的艺术风格。
通过苏轼词与晏欧词、柳永词、张先词的比较,了解苏轼词”新天下耳目”的特色。
通过探究性学习,了解宋词豪放和婉约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
抒情词《江城子》、咏物词《水龙吟》的理解和掌握。
课型课时
文本研习+活动体验。四课时
苏轼简评:
在中国文学史上,无论从创作之丰富,作品流传之广远,读者之多,还是从对后代精神面貌影响之巨大深刻来看苏轼都具有与陶渊明、李白、杜甫等文学大师一样的崇高地位。
散文: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和称”三苏”。
诗词:词题材广泛,清新豪健,汪洋恣肆,开创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诗风豪迈清新,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书法:他性格豪迈,他心胸坦荡,在书法上虽取法古人,却又能自创新意,充满了天真烂漫的趣味。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绘画:喜作枯木怪石墨竹,具掀舞之势。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并明确提出“士人画”的概念
政治:苏东坡在政治上恪守传统礼法,而又有改革弊政的抱负,故在仕途上多经坎坷。苏东坡自称平生有三不如人的事情,即喝酒,下棋及唱曲子,但他的诗文、书、画却名垂后世。
定风波
一、简单回顾苏轼当时在政治斗争中的遭遇。
二、自读小序,了解本词写作背景。
三、品读欣赏:
1、词的上片写冒雨徐行。从上片中的哪些具体词语能看出作者遇雨时的心境?这是怎样的一种心境?
明确:“莫听、何妨、轻胜、谁怕、任”
闲适、轻松、自如、旷达的心境。
“莫听”表现了作者在风风雨雨面前毫不在乎的态度,从而反映出作者旷达的处世态度,“何妨”更写出了作者在风雨面前还要吟咏着诗句悠然信步,更隐含了作者对自然风雨和生活厄运的挑战。
2、如何理解“一蓑烟雨任平生”?这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参考:披着蓑衣在风雨中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人的一生充满困难,风雨满途,但诗人不避风雨,听任自然,表达出乐观阔达的人生态度。
3、下片写雨晴后的景色和感受。上片的“穿林打叶声”与下片“山头斜照却相迎”的对比说明了什么?
明确:自然界风雨变幻无常。
4、“也无风雨也无晴”中“风雨”、“晴”的含义是什么?联系前面的“归去”,说说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
?参考:既指自然界的天气的好坏,又喻指人的处境的好坏、官职的升降、地位的得失等。
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的坎坷与险途。纵观全词,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在读者面前。读罢全词,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在我们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
在常人所认为的悲喜之中,作者却认为不管是风吹雨打还是阳光普照,一旦过去都成为虚无。这恰恰反映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脱人生态度。在遭受挫折时,不悲观失望;在境遇顺达时,也不要沾沾自喜,要永远保持自己内心的平静。
四、你认为本词最大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说说理由。
参考:以曲笔直写胸臆/双关/虚实结合。
《定风波》虽从下雨写到雨停,但其意不在写遇雨的经历,而在通过遇雨的的经历、通过眼前生活中的平常景象,表达自己的生活体验、处世态度和人生感悟,表达自己坦荡的胸襟、开朗的个性和乐观的精神。词作以“曲笔”(自然风雨和人生风雨双写)写“胸臆”(超旷的态度和潇洒的人格),塑造了一个履险如夷、忧乐两忘、祸福不惊、任天而动的自我形象。
江城子
一、写作背景:
这首感情深挚的悼亡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太守。序云:“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乙卯即熙宁八年。题为记梦,实际是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诗人十九岁娶王弗为妻,二人恩爱和睦,感情笃厚。王弗随苏轼官居京师,不幸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五月亡故,先葬于汴京西郊,次年归葬故里四川眉州东北之彭山县安镇乡。这首词即为怀念亡妻王弗而作。
二、反复诵读本词,体会词中的情感。(默读、个读)
三、梳理出本词的时间线索和情感脉络。
十年——夜来——年年(梦前——梦中——梦后)
悲——喜——悲
四、探讨:诗人是如何把现实和梦境交织起来抒写悼亡之情的?P72(2)
答案见教参151页: 以梦前——梦中——梦后为时间线索,将现实——梦境——现实交织起来,抒发凄婉诚挚的悼亡之情。起笔彼我合写,“两茫茫”状幽明相隔,惘然无尽,而“自难忘”愈见自然真挚。“无处话”一句,既承难忘,又点阻隔之遥。“纵使”以下三句,由假设转出相逢,融入自我身世之感。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