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章 中国少数民族 酒文化 第一节 中国少数民族酒具 第二节 中国少数民族饮酒习俗 第三节 酒与少数民族生活习俗 第四节 中国少数民族酒文化的现代转型 第一节 中国少数民族酒具 一、木碗木杯 二、竹筒竹杯 三、酒葫芦 四、董棕壶 五、兽角杯 六、陶制酒具 七、金属酒具 八、石制酒具 “酒好无好杯,好酒难生辉”,是彝族民间谚语,也是各民族普遍认同的酒文化观念之一 少数民族民间酒具的制作与运用,是少数民族酒文化的构成要素之一,表现了各民族利用自然及改造自然的能力、水平和特色,充分体现出各民族对生存环境的认知以及审美趣味等精神文化的特质 第二节 中国少数民族饮酒习俗 在众多的食物中,酒的饮用规则和饮用习俗最为复杂、最具文化特色 各个民族以其独具特色的道德伦理观念,通过酒文化的各种表现形式,强调酒在政治、教化、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作用,从而规范着个体和群体的饮酒行为 一、 形形色色的饮酒方式和行为 二、 少数民族酒文化中的禁忌 一、形形色色的饮酒方式和行为 1、火塘酒 2、咂酒 3、转转酒 4、拼伙酒 6、马上敬酒 7、击鼓饮酒 8、歌舞劝酒 9、同心酒 5、盟誓血酒 1、火塘酒 火塘酒,即在火塘边饮酒及其相关的规程。火塘多设在堂屋中(堂屋是会客、祭祀的地方) 火塘是少数民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火塘边展示了生育婚丧的生命历程;演绎了人间的悲欢离合;记录了家庭的喜怒哀乐 数千年绵延不绝的火塘火,孕育了独特的火塘文化。在少数民族地区,居家饮酒,几乎都离不开火塘,火塘文化和酒文化在少数民族文化中是两种相伴共生的重要文化质点,展示出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和迷人的民族文化光彩 火塘酒的拘谨与严肃: 1)饮酒人的座次排列 2)饮酒礼节 3)饮酒时的语言行为 2、咂酒 不是酒,而是一种饮酒习俗 “咂酒”即吮吸,就是借助竹管、藤管、芦苇杆等管状物把酒从容器中吸人杯、碗中饮用或直接吸入口中 “咂酒”因选用吸管的不同,又称竹管酒、藤管酒等。流行于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的彝、白、苗、傈僳、普米、仅、哈尼、纳西、傣、壮、侗等民族之中 “咂酒”起源甚古,宋人周去非在其《岭外杂谈》中已有记载 1)咂酒法饮用的都是水酒,有冷咂、热咂之分 2)直接吸饮咂酒,缺乏卫生保障,现大多已改进 3、转转酒 若干人围坐,共用一只酒壶或一个酒碗,按一定的方式轮流传递同饮的饮酒形式。流行于云南、四川等地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常见田边地头,山的路阶,街道集市上,三五人团团围坐,中间是一把酒壶和一个盛酒的土碗,众人按一定方向传递着酒壶或酒碗,饮一口酒,说一段笑话,众人和之,直至酒尽壶空。彝族、傈僳族、苗族、怒族等饮转转酒的情况更是司空见惯 转转酒,是许多民族好客善待的生活作风和质朴忠厚、坦荡豪爽性格的表现,起到相互交流沟通的作用 4、拼伙酒 以参加人共凑份子的形式饮乐,故又称“打拼伙” (打平伙)。因饮酒歌舞多在春暖花开时节,地点多在远离村寨的林间草地,参加者大都是年当花季的青春少年,也叫“吃山酒”、“饮花酒” 在长期发展中逐渐演变成民族节日,如云南省大姚县彝族昙华山“插花节”、巍山县巍宝山“二月八会”、贡山县怒族“花山节”、滇东南苗族“踩花山”等节日,均与拼伙酒的饮用习俗有着直接的渊源,节日期间郊野宴饮的组织方式和活动形式,都保留着拼伙酒的遗风 5、盟誓血酒 历史上基于维护自身利益或共同发展的目的,民族、氏族、宗族、村寨之间常以盟誓的方式,或使仇视双方平息争端,或使弱小者屈从,或凝聚群体强化协作。饮血酒是少数民族自古以来最重要的诅盟手段 这种基于万物有灵原始宗教形态下出现的仪式,在加强民族团结、解决争端、消除心理隔阂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许多重大的军事行动、政治斗争中也产生过不可估量的作用 钻牛皮饮血酒是盟誓中最庄重、肃穆的诅盟。历史上彝族社会尤盛行此举 6、马上敬酒 在来宾没有下马之前,即敬献美酒。彝族、白族、纳西族等接待贵宾的最高礼节,多用于隆重庄严的场合 马上敬酒的礼俗,在交通条件较差的地方至今仍保留着。在公路通到的山寨,贵宾进村时,人们夹道欢迎,来宾尚未下车,主人就会敬上一碗清冽甘甜的美酒 客人如果受到马上敬酒或车上敬酒的礼遇,表明山寨已经把你当成了最尊贵的客人,一定要双手接酒,举杯齐眉,以示谢意和回敬,再一饮而尽,确实不胜酒力者,也要把酒送到嘴边,多少喝一点才行,否则会被视为无理 7、击鼓饮酒 傣族、景颇族、壮族等的习俗,与铜鼓、木鼓在其社会中的特殊地位有密切的联系 隋唐之际,滇西少数民族社会普遍流行击鼓饮酒的习俗 现在傣族、景颇族、侗族等在隆重的庆典和宗教祭祖活动中,仍有击鼓的行为,主要目的是“招同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