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特色文化建设经验介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1 走进红十字,对少年儿童生命成长尽责 ——《“红十字少年”儿童文化建设》项目汇报 自2016年初我校申报的特色文化项目《“红十字少年”儿童文化建设》被认定为江苏省小学特色文化建设项目以来,学校紧紧围绕项目主张——“走进红十字,对少年儿童生命安全和生命成长尽责”展开建设,力求将项目主张和学校的顶层设计、校园文化、课程建设、活动开展、品牌打造有机融合、形成整体,让学生在主题鲜明的文化熏陶中、在内容丰富的课程体验中、在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地深化对该项目内涵的认识、理解和领悟。 厘清“红十字少年”儿童文化的精神内涵 “红十字少年”儿童文化的建设说到底是将儿童对红十字精神内涵的理解和领悟贯穿到学习、生活实践之中。在项目建设初期,我们首先对“红十字少年”儿童文化的精神内涵进行了进一步的论证。红十字文化弘扬的是人道主义思想,是一种价值观念和社会主张,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的一种道德行为。本质上要求“以人为中心”,尊重“人性”“人的尊严”“人的意志”。我们觉得“红十字少年”儿童文化建设应有以下精神内涵: 1.尊重差异、关爱个体的人道精神。课程的设计、开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人”本身。不是“千人一课”,而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要开设适合儿童个体的、有内涵、指向儿童成长的多元化课程。 2.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责任精神。我校是全国红十字模范学校,责任教育是我校的核心理念,介于这样的校情,我校的“红十字少年”儿童文化建设还有这样的内涵:对少年儿童生命安全、生命成长尽责,让少年儿童对自己、家庭、社会尽责。也就是说少年儿童要有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责任精神。 3.胸怀世界、开拓进取的开放精神。在如今国际化大背景下,少年儿童的眼界不能局限于眼前和当下,而是要能放眼世界和未来。能够积极地、主动地与其他文化进行交流,以开放的心态来看待别人、看待世界。红十字本身就具有国际视野,是世界公认的人道主义组织,有着良好的国际声誉,我们依托红十字组织与世界交流和对话。 4.志愿服务、我为人人的奉献精神。在红十字会的各项活动中,总能看到活跃的志愿者的身影。在“红十字少年”儿童文化建设中,这种“志愿服务”的奉献精神非常重要。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成就自己,让自己也有所进步,有所成长。“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这样的一种惠人惠己的志愿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文化,是“红十字少年”不可或缺的精神内涵。 完善“红十字少年”儿童文化的物态环境建设 物态环境是学校特色文化的有形外壳,是学校特色文化中最显性、最直观的部分,我校在校园、班级中努力创设“红十字少年”儿童文化环境氛围,发挥其特有的感染力。在红十字文化广场、红十字生命安全教育长廊、陪伴式心理教育中心、红十字主题资源教室建设的基础上,2016年至今,我校又先后投入了90余万元,加强物态文化建设,陆续建成了尽责之花主题雕塑、红十字主题文化墙,进行了红十字主题楼道文化布置,并将学校的三座教学楼分别命名为:人道楼、博爱阁、奉献苑,让学校的物态环境透着浓浓的红十字文化气息。同时,学校的防震减灾馆、阳光活力馆、卫生保健室等进一步升级改造。 推动“红十字少年”儿童文化活动的开展 1.开展红十字纪念日活动 5月8日是世界红十字纪念日,这一天,学校都会组织“博爱校园行”主题实践活动。学生将家里的闲置物品带来学校进行义卖,筹到的善款捐助到市红会,用于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样主题鲜明的活动激发学生向善的心理,让学生对红十字文化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在活动当天,还会有20名优秀红十字少年接受南京市红十字会颁发的奖学金和荣誉证书,用以表彰一年来品学兼优、热心参与红十字主题活动的学生。 2. 开展红十字主题实践活动 (1)“紧急疏散、自救自护”技能锻炼活动 每个学期都会有一天,校园上空突然响起警报,学生不论在做什么,能够迅速地停下手里的事情,快速地、有序地、用手和胳膊护住身体的重要部位跑到操场上,找到自己的班级和老师。这是洪小每学期一次的“紧急疏散、自救自护”演习,有时候老师还会设置一些情景,比如学生受伤了,需要大家的救护。这项常规工作让洪小每一个孩子明白在紧急情况、突发情况下如何逃生,在遇到受伤情况时如何处理。在这样接近真实的情境演习中,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急救技术,体会到生命的可贵,从而更加珍爱生命。 除了在疏散活动中进行自救自护的体验和学习,每周五学校的“包扎社团”还会集中进行系统的“自救自护”技能的学习。在老师指导下,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伤员、体验“救护员”,以便更好地“自救自护”。 (2)“懂得感恩,奉献爱心”社会公益活动 学校三—四年级的学生隔周去敬老院看望、帮助老人,陪老人聊天、帮老人做力所能及的事务。去特殊儿童中心探望那里的孩子,送去自己的温暖。每年都会向贫困山区儿童捐学习用品、衣物等,将自

文档评论(0)

1984kel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