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三思想政治教案
第二课 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第二节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第一框 艰辛的探索列宁说过:“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另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选择走什么样的社会道路,离不开当时的基本国情。中国在近代百年风云中,不是没有走资本主义道路,而是没走通。 历史的结论──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板书) 1)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勾结,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板书)
请同学们思考: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什么原因使得我们的祖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丧失了独立、走向贫穷与落后呢?(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后进一步启发思考。)那1182个不平等条约,这一幅幅图画,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血腥记录,是清朝反政府卖国投降的历史见证。正是国外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内封建主义的压迫,使得中国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于是救世主亡与图强成为近代中国发展的主题。“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中国的希望在何处?许多仁人志士努力探索中国前进的道路,但是,西方,有使我们走向胜利的曙光吗?实践证明,没有。那为什么呢?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中国要振兴,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板书) (请阅读教材第39页第二段至第三段,同学议论后回答,教师归纳) 封建主义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过时档案。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不容后退。那么,由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发起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又为什么归于失败了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分析近代中国所处的特殊历史条件。当时的中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条件怎么样呢 毛泽东作了精辟的分析:“帝国主义列经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主成资本主义的中国。帝国主义列强的目和这相反,它们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和殖民地。”帝国主义是不会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的道路谋求强盛的。而当时中国的封建势力呢?“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已实际成为帝国主义的代理工具,与之勾结在一起,也极力反对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民族资产阶级在前两者的夹缝中艰难地生存、缓慢时发展,以至力量弱小,无力完成革命任务。总之,经历了近百年的艰辛求索,历史的结论是:中国要振兴,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这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具备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条件,中国的前途只能是社会主义。
2、唯一正确的选择──中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板书)
(请看教材插图:中共一大会址)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它使得中国革命的面目“从此焕然一新”。正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实际与马列主义原理,形成毛泽东思想。历经28年奋斗,圆了我们百年的救国梦,建立了新中国。今日我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发展的结果。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板书)
中国人民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必然,同样,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也是中国历史的必然。
2)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是中国革命历史发展的必然(板书)
课堂小结:本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要振兴,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解决了一个认识的困惑点:中国没有经历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历史的误会,而是中国革命历史的必然。 获得一个现实的启示:过去的选择是必然的,正确的,现在的道路必须坚持,更要走好。
作业:归纳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
活动课“三个代表”,砥柱中流教学目的和技能要求:
1、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翻身求解放,成为国家的主人;
2、真正理解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三个代表”的实践者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1、社会实践:走出校门,深入到机关、居委会、厂矿、农村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他们的作息时间、平日里都在忙些什么?辖区内的文化生活、人们的精神面貌怎样?厂矿企业的效益如何、对员工的学习、技能培训持什么态度?采取了什么措施?对下岗职工、生活困难的群众采取了哪些措施进行帮扶? 2、搜集间接材料:关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收集专题报道“学习‘三个代表’,实践‘三个代表’”中的典型人和事,或通过报刊收集资料。 [活动过程]: 1、观看电影资料:中国革命史诗《东方红》,重温那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不同时期的革命歌曲和影像资料剪辑 根据所看的资料,教师提问:重温历史,你有没有新的感受? 由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