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孟子》三章;壹;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城:内城。
郭:外城。
环:围。
是:这。
夫(fu):助词,用在句首,表示要发议论。
必:一定池:护城河。
兵:兵器。
革:皮革制成的甲、胄、盾之类。
坚:坚固。
利:锋利,锐利。
;粟:粮食。
委:放弃。
去:离开。
以:凭借,依靠。
寡:少。
之,到。
至:极点。
畔:同“叛”,背叛。;翻译;文
学
常
识;;字词积累;字词积累;字词积累;1.开篇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哪些?最重要的是什么?
答案:天时、地利、人和。人和最重要。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是如何逐层展开论证的?
答案: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文章开籍提出论点,指出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由此逐层展开,用概括性的战例加以证明,分别就天时与地利、地利与人和作比较,指出天时、地利、人和三因素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不同,然后由战争中的“人和”推出治国安邦的道理,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结论,阐明了“人和”的实质,即“多助”天下顺之”;最后把“多助”与“寡助”进行对比,自然导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运用了什么句式?有什么效果?
答案:运用了双重否定的排比句,起肯定、加强语言气势的作用,极言防御一方地理条件的优越。;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三个句子的顺序能否改变?有什么作用?
答案:①排比。②不能,从“域民”到“固国”到“威天下”是治国的顺序,必须做好前一阶段的事,才有可能实现后一个目标,它们之间是递进关系。③这几句从反面推论,再次强调地利的不足恃,指出“域民”“固国”“威天下”应依靠人和,增强了文章气势,有说服力。
5.将“得道者”与“失道者”作比较有什么作用?
答案: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得道者”与“失道者”的后果进行对比,点明文章的主旨。
6.“人和”与下文的“道”是什么关系?
答案:“道”即指仁政。“得道”就是施行仁政。施行仁政则“多助”,多助则“天下顺之”,这就是“人和,即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7. 为什么说本文的观点是孟子“仁政”主张的具体表现?
答案:在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因素当中,孟子认为人和事最重要的,也就是要赢得民心,赢得民心的前提是“得道”,而这个“道”就是他一贯主张的“仁政”。所以孟子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说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实际上就是在说他的“仁政”主张。
8.中心论点既然已得到了论证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写“故曰,战必胜矣”?
答案:这样写是在前面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将论点的范围由战争推及到治国,从而全面体现了孟子的政治主张,使文章更具有普遍意义。
其次,“得道”实际上也可理解为“得人心”,即“人和”。得人心者,人心归顺,所向披靡;失人心者,人心相悖,不攻自溃。因而,最后一句绝非多余的闲笔。
;9. 应该怎样看待孟子得“人和”的主张?
答案:孟子提出的“人和”,是他的“仁义”“非攻”思想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强调指出做任何事情必须要顺乎民心,这一观点,不仅在当时那个历史时期具有进步性,反映了孟子在那个历史发展特定阶段中的独见卓识和对人民力量的重视,对于我们今天办好事情也有借鉴。但也应当看到,孟子提出的“人和”,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社会的统治,这就不可避免地使他的这一观点带有时代的局限性。
10.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理解,并另举一两个事例来证明这个观点?
答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说施行仁政的君主会得到广泛的拥护,不行仁政的君主则会失去民心。周文王和商纣王的故事就能证明这一点。文王姬昌为西伯时,“笃仁,敬老、慈少”,礼贤下士,善养老者,所以人民拥护,贤士归心,为后来周代商而立奠定了基础。商纣王虽然天资敏捷,“材力过人”,却不行仁政,赋税繁重,以酷刑残害臣民,最终众叛亲离,葬送了商朝。
;11、这篇短论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答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逐层论证,层层深入。文章第1层,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接着运用战例,分别论证了“天时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3课《诗词曲五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课件(共42张PPT).pptx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4课《诗词曲五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课件(共30张PPT).pptx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4课《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课件(共29张PPT).pptx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4课《诗词曲五首—山坡羊·潼关怀古》课件(共28张PPT).pptx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9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doc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老王》教学设计.doc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设计.doc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社戏》导学案.doc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9 《桃花源记》同步练习.docx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教学设计.doc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词四首 (4)(共70张PPT).ppt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海燕》课件(共42张PPT).pptx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鱼我所欲也》课件(共71张PPT).pptx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课件(共61张PPT).pptx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不求甚解》课件 (共34张PPT)(共34张PPT).pptx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出师表》课件(共73张PPT).pptx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10.老王 (共27张PPT).ppt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7.土地的誓言 (共31张PPT).ppt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11.台阶 (共58张PPT).ppt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6.变色龙 (共38张PPT).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