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阅读关汉卿窦娥冤文学常识关汉卿窦娥
冤
【作者简介】
【元杂剧的形式 (杨栋 )】
一、折、楔子和本 杂剧剧本的体例十分精严,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 完整的故事。少数作品也有一本分为五折或六折的,还有用两个楔 子的。通常一本就是一部戏,个别情节过长的戏,可写成多本,如 王实甫《西厢记》共 5 本 21 折,杨景贤《西游记》 6 本 24 折,每 本戏仍是 4 折。这很像后世的连台本戏或连续剧。一本戏限定由男 主角(正末)或女主角 (正旦)一人歌唱,其他配角一般都只能道白不能 唱。由男角主唱的叫末本戏,女角主唱的叫旦本戏。 折,首先是剧本情节的一个自然段落,可以是一场 (一个固定场景 )戏,
也可包含多个场次 ; 另外又是剧曲音乐的一个单元,每折由一个有严 格程式的套数构成。
楔子,只唱一二支曲子,篇幅比折短小,位置也不固定。一般放在 剧本开头,对人物、故事进行简要的介绍或交待,其作用相当于引 子或序幕。也有一些放在折与折之间,则是为了剧情的过渡或联络, 与后来的过场戏相类。
二、角色行当 角色与行当同义,是中国戏曲根据剧中人物的性别、身份、年龄、 品质与性情等因素综合概括出的各种性格类型。与此对应,演员也 根据自己的应工分为不同的行当。元杂剧的角色有旦、末、净、杂 四类。旦是女角,除了正旦的女主角,还有小旦、贴旦 (可省作贴,
一般为丫环 )、搽旦 (不正派的女人 )等配角 ; 末是男角,正末为男主角, 外末 (正末之外的男角 )、冲末 (开场之末 )等为男配角 ; 净类似京剧的花 脸,一般为性格刚猛的人物 (可扮男,也可扮女 ),也包括丑角的反派 人物。元杂剧中原没有 “丑”的行当,明刊版本中的丑是明人参照南 戏增改的。杂是上述三类不能包括的杂角,例如,卜儿 (老年妇女 )、
徕儿(小男孩 )、孤(官员)、洁(和尚)、驾(皇帝)、邦老 (强盗)等。
三、曲词 曲词是杂剧的歌唱部分,由正末或正旦演唱,主要用以展示人物心 理,抒发情感,有时也用来交待剧情,具有抒情兼叙事的双重功能。
因为这种曲词采用的是曲牌体,即由一个个固定的曲调联缀的组歌, 而且在剧中占有主导的地位,所以往往以此指代元杂剧,称之为曲、 北曲、元曲等等。
杂剧剧曲的编排有一定的程式,四折戏用四个套数,每个套数都有 固定的宫调。元杂剧共用九个宫调,即所谓 “五宫四调 ”:仙吕宫、 南吕宫、中吕宫、黄钟宫、正宫和大石调、双调、越调、商调。每 个宫调下都统帅着若干曲牌,每个曲牌都有一定的音乐旋律,与之 配合的文词也有一定的格式,即格律。
曲律与诗词不同,采用中原音韵的新四声。其特征是 “平分阴阳 ”和 “入派三声 ”,即平声分化为阴平与阳平两个声调,入声消失,所有 入声字都流入平上去三声之中。这与今日普通话的声调很相似。曲 文押韵也用《中原音韵》所归纳的 “东钟”“江阳”等 19部,可以平仄 通押。此外曲比诗词韵脚繁密,一般句句押韵,而且每套都要一韵 到底,不得换韵。
曲文创作就是在一定的音乐框架中 “填词 ”,必须遵守曲牌规定的字 数、句数以及平仄格律等定式,这与宋词的写作是相同的。不同的 是,曲文与曲乐的配合有一定的灵活性,因此可以随时增添衬字、 衬句,也可减字减句。因此杂剧曲文显得灵动活泼,口语性很强, 实际上是一种解放了的新诗体。
四、宾白 元杂剧中的道白,称为 “宾白 ”。对此前人有两种解释,一说 “唱为主, 白为宾,故曰宾白。言其明白易晓也 ”。 (徐渭《南词叙录》 )一说 “两 人对说曰宾,一人自说曰白 ”。 (单宇《菊坡丛话》 )前一说有字义学 根据,较为正确。
杂剧道白的样式很丰富,除了对白、自白,还有 “带云 ”歌(唱中附带 的说白 )、“背云”旁(白)、“内云”后(台人员或角色与台上角色的对话 ) 等。这些都属于口语化的散文白,与此相对,还有韵文白。如上场 诗、下场诗以及常见插入的通俗诗词,就都是由人物当场念诵的。 可以说后世戏曲的各种道白形式,在元杂剧中已是应有尽有。
五、科范
元杂剧的表演 “唱念做打 ”俱全。科范就是做与打的做工表演,一般 简称 “科”,在南戏中则称作 “介”,或通称科介。徐渭《南词叙录》 说: “相见、作揖、进拜、舞蹈、坐跪之类,身之所行,皆谓之科。 元剧中的科,除了徐渭所说的动作表演,还有其他两种指义。一是 规定某种特殊的情感表演,如 “做忖科 ”,即做沉思的样子 ;“做哭 科”“做笑科 ”,就是要求进行哭或笑的情感表演。二是指某种特定的 舞台音响效果。如《汉宫秋》中的 “内做雁叫科 ”、《窦娥冤》中的 “内做风科 ”,就是要求后台根据剧情制造出雁叫或刮风的音响效果。
六、题目正名
元杂剧结尾有 “题目正名 ”,用两句或四句对偶句总结全剧内容,交 待剧名。它不是情节的组成部分,其功能在于广告宣传,可能在演 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