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教学资源库;一、吸浆虫的发生
1.名称
我国发生的小麦吸浆虫主要有两种:即红吸浆虫和黄吸浆虫,属双翅目瘿蚊科。;一、吸浆虫的发生
2.形态识别
麦红吸浆虫橘红色,雌虫产卵管短,伸出时约为腹长的1/2;如图。卵长卵形,末端无附着物;幼虫橘黄色,体表有鳞片状突起;蛹橙红色。
麦黄吸浆虫成虫姜黄色,雌虫产卵管长,伸出时与腹部等长;卵呈香蕉形,前端略弯,末端有细长卵柄附着物;幼虫姜黄色,体光滑,蛹呈淡黄色。 ;一、吸浆虫的发生
3.为害
小麦吸浆虫是一种毁灭性害虫,以幼虫进入小麦颖壳,吸食正在灌浆的子粒汁液,造成瘪粒、空壳。发生地块一般减产10%~20%,严重地块减产40%~50%,甚至绝收。;一、吸浆虫的发生
4.发生规律
吸浆虫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入土至地表2~20厘米处结茧越夏越冬,翌年3月上中旬小麦拔节时开始破茧上升,4月上旬小麦孕穗时,上升到土表层的幼虫开始化蛹,4月中旬小麦开始抽穗时蛹出土羽化为成虫,并在麦穗上产卵,5月上旬小麦灌浆时卵孵化为幼虫,幼虫在小麦颖壳内生活15~20天老熟,并在子粒内完成3个龄期的发育,小麦成熟时,老熟幼虫入土,完成一个世代。;二、防治方法
1.防治指标
评价每样方(10cm*10cm*20cm)有活动幼虫2头或蛹1头,或在抽穗期傍晚17-19时,手拨开麦垄,每个视野有2头成虫在飞行活动,或者捕虫网10复次有成虫5头以上,就必须进行防治。;二、防治方法
2.防治时期
在蛹盛期(小麦孕穗—抽穗期)撒毒土防治;
在成虫期(小麦抽穗—扬花期)喷雾防治成虫。;二、防治方法
蛹期防治
根据对小麦吸浆虫发育进度调查,要重点抓好蛹期防治,目前正是蛹期防治的有利时期,凡每平方米有虫2头以上的地块,可每亩用2.5%的拌撒宁绿色颗粒剂或3%的辛硫磷颗粒剂2.5~3公斤。也可用50%的辛硫磷乳油每亩200~250毫升加水2.5公斤。上述药剂任选一种拌细干土30公斤掺匀,于4月中旬顺麦垄撒施,可杀死上升至地表的幼虫和蛹。药剂撒施后浇水或中耕,以控制蛹出土羽化,可同时兼治麦蚜、麦蜘蛛等多种害虫。;二、防治方法
成虫期防治
如果错过蛹期防治的??利时机,可在成虫期补治,施药期为4月20~25日。可用4.5%的氯氰菊酯乳油每亩40毫升或2.5%德辉丰菊酯25毫升,加水40公斤进行喷施,可兼治麦蚜、黏虫和麦叶蜂。也可结合防病进行。;二、防治方法
3.选用抗虫品种
不同小麦品种,小麦吸浆虫的为害程度不同,一般芒长多刺,口紧小穗密集,扬花期短而整齐,果皮厚的品种,对吸浆虫成虫的产卵、幼虫入侵和为害均不利。因此要选用穗形紧密,内外颖毛长而密,麦粒皮厚,浆液不易外流的小麦品种。;谢谢观看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