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技综述知识文库:细胞因子.pdf

现代科技综述知识文库:细胞因子.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科技综述系列—— 细细胞胞因因子子 科技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文明之一, 是人类对自然规律研究 利用的学科。 本文提供对科技基本概念 “细胞因子”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细细胞胞因因子子 人 动物的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以及一些其他 细胞,受到刺激能产生一系列具有不同生物活性的因 子。 细胞因子特指其中与机体防御 免疫功能关系密切的 蛋白因子。 细胞因子调控血细胞 免疫细胞的分化、成熟 增 殖,是各类免疫细胞相互联络的信号,是免疫系统联 系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化学介质。 细胞因子的研究,对揭示正常的 病理情况下的免疫 应答,对临床诊断 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1932年发现移动抑制因子(MIF),揭开了细胞因子研究 的序幕。 经过30多年停滞后,1964年麦卡尼斯(G .B . Mackaness)等又发现了另一种因子—— 巨噬细胞活化因 子(MAF) 。 MAF能代替致敏的淋巴细胞激活巨噬细胞,赋予其杀 菌活性,这对细胞免疫机理的探讨很有启发意义。 60年代到70年代初,移动抑制因子(MIF)、单核细胞趋 化因子(MCF)、巨噬细胞集聚因子(MAggF)、淋巴细胞 毒素(LT)、皮肤反应因子(S F)、干扰素(IFN)、白细胞 移动抑制因子(LIF) 淋巴细胞活化因子(LAF)等一系列 来自淋巴细胞的 单核-巨噬细胞的细胞因子相继被 发现。 然而,限于当时的生物技术水平 细胞因子含量极微 等原因,这些因子皆以生物活性命名,对其化学性质 知之甚少,且当时注意的主要是效应因子。 1976年,摩根(D .A .Morgan)等发现T细胞生长因子 (TCGF),免疫调节性细胞因子开始受到重视。 1979年,国际会议提出白细胞介素(IL) 的概念,将LAF 命名为IL -1,TCGF命名为IL -2 ,多能集落刺激因子 命名为IL -3 。 此后又相继发现IL4 ,IL -5,IL -6 ,IL -7 ,…… IL -15 。 基因克隆 重组技术的应用,推动了细胞因子的研 究。 1979年,谷口克(Taniguchi T)等首先克隆出IFNβ的 cDNA 。 继之IFNα(1980)、IFNγ(1982)、IL -2(1983)、IL - 1(1984)、CSF(1984~1986)、IL -3 ,4 ,5 6(1986)、 TNF(1987) 以及IL -2 、IL -1等细胞因子的受体的基因 克隆成功,迎来了细胞因子研究迅速发展的新时期, 成为进展最快的免疫学领域之一。 DNA重组细胞因子的出现,推动了细胞因子生物学、 免疫化学 临床应用的研究。 如今细胞因子是一大类主要的生物反应调变剂 (BRM),其中IFNα,β,G-CSF,M -CSF,GM - CSF,EPO IL -2获准成为临床用药。 研究生产细胞因子的BRM工程在国内外普遍兴起。 由于一种因子有多种活性, 多种因子有相同的生物 活性,以活性命名曾造成过极大混乱,DNA克隆技术 的应用结束了这种局面。 现在命名一种新因子,必须证明其有独特的cDNA结 构。 产生细胞因子的细胞是多种多样的。 例如产生IL -1的细胞有单核-巨噬细胞、B细胞、朗 格罕细胞、角化细胞、HTLV -感染的T细胞 胶质细 胞等,几乎包含一切有核细胞;产生IL -6 的细胞有T 细胞、心房粘液瘤细胞、纤维母细胞 星状胶质瘤细 胞等。 当然,不同的细胞所需要的刺激条件不尽相同。 另外,同

文档评论(0)

130****97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