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体诗的基本知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体诗的基本知识 邓清泉 中国古典诗歌的体裁,是不断推陈出新而丰富多彩的。各个历史时期,诗歌艺术的发展又有不同特色。先秦时代有《诗经》、《楚辞》;汉魏六朝产生了古体诗(含乐府),唐代产生了近体诗,以后又产生了词和曲。因此有“唐诗、宋词、元曲”之说。在今天这百花齐放的艺术春天里,众多的艺术形式均广泛流行,但近体诗词以极强的艺术魅力吸引众多的爱好者。 为了帮助青年中近体诗的初学者了解近体诗的有关艺术特点,我编写了这份资料。 第一节 近体诗是不同于古体诗,具有规定的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偶等方面严格要求的诗体。包括绝句(含五绝、七绝),律诗(含五律、七律)和排律。 一.句数。古体诗句数无限制,篇幅可长可短,而近体诗的句数有限制。例如:古体诗《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此诗仅六句,在近体诗中没有这种情况。近体绝句每首四句;律诗每首八句;排律每首八句以上至任意偶数句。例如:五绝《登观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又例如:七绝《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又例如:五律《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生。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又例如:七律《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来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又例如:排律《湘灵鼓瑟》-钱起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二.字数。古体诗每句字数有一定的灵活性,以七言为主的诗,可杂以三言、四言、五言,甚至一些散文句式。而近体诗每句的字数是相等的。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每句只限五个字,七言律诗和七言绝句,每句只限七个字。 例如,七言古诗中杂似三言句: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 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例如,七言绝句每句仅七个字: 王自成先生《观棋》七绝 楚汉鸿沟峙两军,此中心计幻浮云。 分明暗算人三着,却被他人算十分。 三.押韵:古体诗押韵较自由,虽一般是隔句押韵(偶句押韵),但也可以一句一韵,甚至个别不押韵。押平声韵可以,押仄声韵也可以,一韵到底可以,中途换韵也可以(古体诗一般在换韵时平仄韵交替变换)。 近体诗的用韵:1,首句可以入韵,也可以不入韵;2,在偶句位上必须押韵;3,近体诗只用平声韵(用仄声韵即为古体);4,近体诗必须一韵到底,不许换韵。 例如,古体诗换韵 “……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 去来悲如何,见少别离多! 湘潭几日到,妾梦越风波 !昨夜狂风度,吹折江头树……” 又例如近体诗压韵是平韵一韵到底的: “会友嘤鸣第十春,名楼有幸聚诗人。 琴丝箫笛追韶词,铁板铜琶唱泰声。 浩劫也曾添激愤,斯文未许赋沉沦。 吟怀自得江山助,八百湖光好问津。” 韵的发展,也很复杂。关于韵的改革,暂不提及。一般近体诗用“平水韵”。平水韵是江北平水人刘渊,将隋代陆法言著的206个韵部之书《切韵》,根据相邻韵已有通用的情况合并成107个韵,后人又合成106个韵部,即“平水韵”。这106个韵部是: 上平声(15)部,上声(29)部,去声(30)部,入声(17)部,下平声(15)部。 四.平仄。古体诗不要求合平仄,近体诗要求合平仄。例如七言古诗杜甫的《丹青行赠曹将军霸》中“……玉花却在御榻上……”之句,七个字便有六个仄声字;“……如今为庶为清门……”之句,七个字只有一个仄声字,足以证明古体诗不讲究平仄。 又例如:七言绝句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平仄十分规范: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以上绝句完全符合近体诗平仄的要求。近体诗的平仄要求,是唐人提倡的。但在平仄要求提出之前,有“五言律体,兆自梁陈”的说法。实际上,沈约等只约略知道“宫羽相变,低昂舛节”的情况,提出“前有浮声,后有切响”的要求,不过是消极地避免病犯,直到提出平仄要求,才是近体诗的积极规律。“四声律”和“平仄律”是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不能混为一谈。 四声,是汉语平、上、去、入四个音调;平仄,是把四声分成两类,平为平声,仄为上、去、入三声。近体诗严格地规定平仄的配合,使声调抑扬悦耳,加上对仗的规定,使修辞美化。 近体诗的平仄,无论五言或七言,均有“平起式”和“仄起式”两种。此外,还有比较稀见的拗句。 例如:五绝的平起式是: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五绝的仄起式是: 仄仄平平仄,平

文档评论(0)

asd33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