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2.12.1有机化合物的测定二-有机化合物的测定二.ppt

《环境监测》2.12.1有机化合物的测定二-有机化合物的测定二.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 微生物传感器快速测定法—BOD(A类) ①微生物传感器的结构: 由氧电极和微生物膜构成 在氧电极的聚四氟乙 烯薄膜表面覆盖一层 固定化微生物膜,用 O形圈固定 测定原理 工作原理为: 在装有微生物传感器的测量池中通入恒温、溶解氧浓度一定且不含BOD物质的底液(pH一定的缓冲溶液)时,由于微生物的呼吸活性一定,底液中的溶解氧分子通过微生物膜扩散进入氧电极的速率一定,电极输出一稳态电流;加入水样后,其中的有机物与氧分子一起扩散通过微生物膜,并被膜内的微生物(氧化)而耗氧,导致扩散进入氧电极的 测定时两稳态电流差也可由仪器直接测量,并根据标准样的校正结果直接从测定仪主机上显示样品的BOD值。——BOD快速测定仪 将仪器与自动稀释器和自动进样相连,则当样品浓度过高,超出仪器的线性范围时,仪器会自动提示稀释比例,由自动稀释器稀释后再打入测定仪重新测定。—— BOD在线自动监测仪 4、总有机碳( TOC) 定义:总有机碳是以碳的含量表示水体中有机物质总量的综合指标 由于TOC测定采用燃烧法,可将有机物全部氧化,比COD、BOD5更能直接表示有机物的总量,所以,被用来评价水体中有机物污染程度 测定方法:燃烧氧化—非色散红外吸收法 测定原理:将一定量的水样注入高温炉内的石英管,在900—950度温度下,用铂或三氧化二铬或三氧化钴为催化剂,使有机物燃烧裂解为CO2,然后用非色散红外吸收仪来测定。测得的是TC。TOC= TC—IC 有两种方法来解决。 (1)先酸化,用氮气将无机物转化的CO2除去。 (2)高温和低温都有的TOC测定仪。 5、挥发酚类 根据酚类物质能否与水蒸气一起蒸出,分为挥发酚与不挥发酚。通常认为沸点在230℃以下的为挥发酚(属一元酚),而沸点在230℃以上的为不挥发酚。 测定方法有: 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和溴化滴定法 测定步骤:水样 蒸馏 测定 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HJ503-2009) 酚类化合物于pH为10.0±0.2的介质中,在铁青化钾的存在下,与4-氨基安替比林(4-AAP)反应,生成橙红色的吲哚酚安替比林染料,510nm处测定。立即测定。 若显色后用氯仿萃取 于460nm处测定,可提高灵敏度(0.002mg/L)而且可稳定3小时。 6、石油类 石油类化合物漂浮在水体表面,影响空气与水体界面间的氧交换;分散于水中的油可被微生物氧化分解,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水质恶化。 测定水中石油类物质的方法 重量法 红外分光光度法 非色散红外吸收法 二、特定有机污染物 苯系物通常包括苯,甲苯,乙苯,邻、间、对位的二甲苯,异丙苯,苯乙烯八种化合物。已查明苯是致癌物质,其他七种化合物对人体和生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毒害作用。 气相色谱法 一、 色谱法的特点、分类和作用 色谱法 2.气色谱法分类 3.色谱法的特点 二、气相色谱结构流程 三、气相色谱仪主要部件 载气系统: 包括气源、净化干燥管和载气流速控制; 2. 进样装置(进样器+气化室) 气体进样器(六通阀):推拉式和旋转式两种。 试样首先充满定量管,切入后,载气携带定量管中的试样气体进入分离柱; 液体进样器:不同规格的专用注射器,填充柱色谱常用10μL;毛细管色谱常用1μL;新型仪器带有全自动液体进样器,清洗、润冲、取样、进样、换样等过程自动完成,一次可放置数十个试样。 气化室:将液体试样瞬间气化的装置。 无催化作用。 3. 色谱柱(分离柱) 色谱柱:色谱仪的核心部件。 柱材质:不锈钢管或玻璃管,内径3-6毫米。长度可 根据需要确定。 柱填料:粒度为60-80或80-100目的色谱固定相。 气-固色谱:固体吸附剂 气-液色谱:担体+固定液 气相色谱分离过程 色谱流出曲线 4. 检测系统  通常由检测元件、放大器、显示记录三部分组成; 被色谱柱分离后的组分依次进入检测器,按其浓度或质量随时间的变化,转化成相应电信号,经放大后记录和显示,给出色谱图; 检测器:广普型——对所有物质均有响应; 专属型——对特定物质有高灵敏响应; 常用的检测器:热导检测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5. 温度控制系统: 温度是色谱分离条件的重要选择参数 气化室、分离室、检测器三部分均需控制温度 气化室:保证液体试样瞬间气化; 检测器:保证被分离后的组分通过时不在此冷凝; 分离室:准确控制分离需要的温度。当试样复杂时,分 离室温度需按一定程序控制温度变化;提高分离效果 当试样由载气携带进入色谱柱与固定相接触时,被固定相溶解或吸附; 随着载气的不断通入,被溶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utohh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