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微信APP,移动互联网第三大入口?.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类微信 APP,移动互联网第三大入口? 中国移动低调上线飞信公众平台这事儿,在这个微信收费之争的风口,被很多 人认为是中移动对腾讯的反击,只是“照着老虎画成了猫”。被诟病的地方有 两点:一是界面山寨微信公众平台。二是认证账号流程复杂。笔者对以上吐槽 持保留意见。 在飞信推出公众平台之前,一直视微信为眼中钉的新浪微博已在内测“微 博聚合信息推送平台”。阿里巴巴旺信在愚人节也被爆出正在谋求旺信公众平 台。靠山寨Evernote起家的有道云笔记也于近期推出了公众账号页面。笔者估 计百度、搜狗等巨头这段时间应该也在紧锣密鼓地跟进中。巨头们正在做的这 些,难道仅仅是为了山寨微信? 去年关于微信是媒体还是平台的评论已经不少。其实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 问题。因为微信是一个承载基础通信的工具,也是一个具备互动属性的媒体, 还是一个可以无限扩展的平台。这几点,都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得到了体现。微 信公众平台的本质是什么?伴随着微信自定义菜单的推出,笔者更加确定微信 公众平台实际上是跟原生APP应用市场、WEB APP同样级别的“类微信APP”市 场。巨头们在做的这些事情,都是在利用自家的用户资源,建设类微信APP市 场,以防再次失去第三个移动互联网大入口。 一、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之争上一个入口丢失,是在 App Store出现时 昔日移动通信行业的话语权核心运营商错失入口控制机会。传统互联网公 司包括搜索引擎巨头也都被苹果抢占应用市场入口。Google用安卓帮大家抢回 部分入口,于是有了Google Play、Mobile Market、应用汇、豌豆荚、百度手 机助手等应用分发市场的机会。第二个入口浏览器也是传统的互联网入口,内 容还是WEB,通过手机浏览器搬到移动设备上。 不过浏览器的往日风光不在,百度数据显示,去年Q3手机用户平均媒体时 长,APP占80%,浏览器不到20%。从流量来看,浏览器产生的流量也已远低于 各APP的总流量。移动互联网一直存在APP和WEB之争。比较有意思的是,在 移动互联网究竟是WEB,还是APP,业界尚无定论之时,又有一个第三者将加入 他们:类微信APP。它极有机会成为移动互联网第三种入口,第三种内容提供 形态。如果再做移动互联网流量或者用户时长统计,把类微信APP单独计算, 应该会超两位数。 二、类微信 APP:一种基于 WEB 并加上诸多限制的 APP 类微信 APP 是什么 呢? 这是我的理解:由具备异步交互功能的APP所承载,第三方提供商接入, 且以账号的形式面向该APP已有用户,提供功能和服务的软件。典型的微信公 众账号有虎嗅网的文章查询、大众点评提供的餐馆查询。微信APP是一种非常 独特的应用形式。它有着自己的显著特征,这一定程度成就了它无法替代的优 势。微信APP与WEB APP和原生APP有什么本质不同吗? 原生APP的优点很多,如更加个性化的功能和交互方式,操作系统级别的 性能优化,对离线数据的支持更加适合无线的网络状况以及更加符合用户的使 用习惯。但是也有一个弱点:开发成本及门槛较高。虽然是基于传统编程语言 如C、JAVA的,但是在产品设计、编程方式、测试和部署等方面,APP编程仍 然需要专门的学习和专门的人才。 WEB APP最大的优势是基于浏览器的体验因而可移植极强,不管什么平 台,什么屏幕,只需开发一次。适配工作绝大部分由浏览器去做。而微信 APP,如果仅仅是运营一个微信公号,开发成本几乎为0。具备开发能力的也可 以进行个性化的开发,如自动回复,自定义菜单。这种开发技术是面向微信平 台的API进行WEB开发。 微信在呈现微信公众平台账号时,也会结合浏览器技术来进行展示。所以 这里可以认为微信APP是一种WEB APP,不过已经绕开了浏览器的入口。但是 它又对WEB应用进行了诸多限制,甚至是阉割。交互方式极度有限,除了最古 老的数字或语音回复的“会话”类交互方式外,自定义菜单也仅仅支持菜单及 “上拉菜单”,以及简单的表单。这让其足够简单,但是也限制了一些功能。 不需考虑任何屏幕适配的问题,微信已做好屏幕适配。 其实,iPad版微信至今都还没推出。类微信APP在手机上运行的程序极 少,更多是内容的呈现。而需要执行的程序,都是在云端进行。所以,我们可 以认为其是云端APP。对本地设备的计算能力和能耗要求低。这也有一定劣 势,如富媒体的展现。如何解决本地程序执行的问题,微信采取了一个这种的 方式:点击超链接,直接调用其浏览器引擎,这时候进入WEB

文档评论(0)

177****1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