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光是怎样传播的》说课稿
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光 》第 3
课时 《光是怎样传播的》。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
学设计四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在本课内容之前学生探究了光和影的关系,观察了阳光下的影子特点,
建立了一些关于光的感性的认识。在这些基础上再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让学
生巩固光和影子的科学关系,又为后续光的反射等研究打下基础,使学生的动
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得到全面的发展。
2 、《光是怎样传播的》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 “光是怎样照到物体上
的”;第二部分是 “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同时对实验课兴趣非常浓厚。但是
在思维上,逻辑性、严谨性不强,考虑问题不周全,因此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
现象,去寻找证明自己假设的依据是本课的一大难题。本节课无论是实验设计
还是实证光是直线传播的探究活动,都强调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发现、探
究、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发展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力,思维力等多方面
的素养。
根据以上教材特点和新课标理念,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光是直线传播的。
2 、能力目标: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设计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实
验;利用光的传播规律解释为什么会有影子。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知道推测要有依据;在实验中能认
真观察、勤于思考,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
针对以上教学目标,我制定本课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实验验证光是直线传播
的。本课的难点是让学生寻找假设的依据说明光是直线传播。
因此,本课我所要准备的材料有手电筒、3张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
纸、屏、弯管和直管、密封透明塑料盒,蚊香,镭射笔。
二、教法学法
为了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难点,因此我将采用 “引导—发现—探
究”的教学方法。我将利用讨论法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去善于观察周围的实
物,来突破难点。通过三个不同层次的实验来引导学生一步步证明得出光是直
线传播的实验结论从而突出重点。
从学的方面来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本课主要采用 (观察法、探究实验
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法等)多种学习方法,从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
意识和探究意识,使他们乐于交流,并善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教学设计
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现实情况,本课我的教学思路是:问题-
解释-实验验证-再解释的路线,因此,我安排这样四个教学板块:
一、谈话导入 揭题引疑
二、提取生活经验寻找依据
三、设计实验 验证猜想
四、深入拓展 深化目标
下面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具体说明。
(一)、谈话导入:
课前我拉上教室的窗帘,学生进来看不清周围的物体,给上课带来很多不
便。怎么办呢?拉开窗帘,这时阳光照射进来,教室马上变得明亮。然后提出
问题:阳光是沿着怎样的路线跑进我们教室的呢?请每位同学在记录单上画出
光的传播路线。接下来,我在学生中选取不同形式的路径展示在黑板上。
这一环节中我开始营造一个光线很暗的实验室带给学生一种科学课的神秘
感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科学的兴趣。通过把阳光引进教室这个契机,让学生画
出阳光到教室的路线,从而引导学生关注光的传播路线。在学生画同时也从中
了解到学生对于光的传播的初始想法。这时把学生猜测的各种可能性一一展示
在黑板上,使学生的思维产生强烈的碰撞,充分激发学生接下来探究的欲望,
很自然的引出新课 《光是怎样传播的》。
二、提取生活经验:
这时学生已经产生了一个共同的疑问,光是怎样传播的呢?我再顺水推舟
提出:你生活中看到过这样的现象可以来证明自己观点吗?经过前两节课的学
习,学生对光和影已经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通过这个提问鼓励学生对司空见
惯的光从生活现象上升到科学探究的层面上来。但是,根据五年级学生思维特
点,逻辑性不强,考虑问题往往还不周全,所以,在学生尝试自己去寻找依据
之后,我再出示课件和一些图片,引导学生在光和影的关系中及各种现象中寻
找更多的依据,请学生再来讲讲自己的生活感受,以此降低了学习难度从而突
破本节课的难点。
本环节设计在于培养学生知道推测要有依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接下来设计实验、验证猜想作铺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