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摘 要
杉木 (Cunninghamia lanceolate)为我国特有用材树种,分布广泛,产出木材
约占全国商品材25% 。随着全国用材需求增长、以及各地良种意识增强,对杉
木产能与品质要求相应提升。为填补四川省在高世代杉木研究方面的不足,保存、
扩繁优良材料,本研究开展第三代杉木组织培养试验,材料筛选自四川第三代种
子园子代测定林,探索建立稳定快繁体系,解决了取材时间的选择、外植体消毒、
不定芽诱导、不定根诱导、组培苗移栽等问题,并根据试验结果构建模型。主要
研究成果如下:
1.杉木外植体新梢最佳取材季节为3 月中旬,其次为5 月中旬,10 月中旬
效果最差。
2 .杉木茎段外植体最佳消毒方法为:1%洗衣粉水浸泡30 min,流水冲洗
3-4 h ,再用0.1%多菌灵浸泡30 min 。洗净后在超净工作台上,继续用70%酒精
浸泡2 次,每次15 s,每次浸泡后用无菌水清洗3 次,再用0.1% HgCl2 浸泡2
次,每次4 min ,每次浸泡后用无菌水清洗5 次。污染率和死亡率可控制在
28.9%和13.1% 。
3 .最佳杉木不定芽增殖的培养基为:1/2 MS+0.8 mg/L 6-BA+0.6 mg/L IBA
+0.1 mg/L NAA ,平均增殖芽数为5.4 个,模型:y (芽增殖数)=0.550+6.267x (6-
BA )。最适宜杉木幼苗株高生长培养基为:任意四种培养基(MS、1/2MS、1/4MS、
WPM)+0.8 mg/L 6-BA+0.6 mg/L IBA+0.3 mg/L NAA ,平均株高在3.0-3.9 cm 。模
型:y (幼苗株高)=0.581+2.607x1 (IBA )+3.217x2 (NAA )+1.298x3 (6-BA )+0.132x4
(培养基)。诱导杉木根数最佳培养基:1/4 MS+1.2 mg/L IBA+0.4 mg/L NAA+20
2
g/L 蔗糖,该条件下平均根数为6 条,模型:y (生根数)=25.98-79.05x+86.92x -
29.17x3 (x :IBA )。根生长最适宜的培养基为:WPM+1.5 mg/L IBA+0 mg/L
NAA+30 g/L 蔗糖,平均根长为6 cm 以上,模型:y (根长)=3.633-4.030x 1 (NAA )
+0.124x2 (蔗糖)。
4 .组培苗炼苗移栽:基质为黄心土:珍珠岩:蛭石=4 :3 :1,培养温度在
21-26°C,湿度60-80% ,该处理下成活率可达65% 。
关键词:杉木,第三代杉木,组织培养,杉木无性系,茎段
I
Abstract
Chinese fir (Cunninghamia lanceolate) is a unique timber tree species in China,
which is widely distributed and its output wood accounts for about 25% of the national
commodity timber. With the increase of demand for timber and the enhancement of the
awareness of improved varieties throughout the country,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productivity and quality of Chinese fir are also raised accordingly.
In order to make up for the lack of the research of high-generation Chinese fir in
Sichuan Province, and to preserve and propagate the excellent species, tissue culture
experiment of the third generation of Chinese fir was carried out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金青芪颗粒”的研制及其药效学评价.pdf
- “秦白杜”颗粒剂的安全性评价及其对麻鸭生长性能的影响.pdf
- “食英子”散及其提取物对鸡球虫病的疗效观察.pdf
- 1型鸭肝炎病毒诱导鸭胚成纤维细胞自噬的研究.pdf
- 1型鸭肝炎强毒和弱毒疫苗诱导鸭先天免疫应答的比较.pdf
- 3型鸭肝炎病毒对鸭共刺激分子CD80_86的表达以及Th1_2型免疫反应的影响.pdf
- 16株鲁氏耶尔森菌耐药性、耐药基因及分子分型研究.pdf
- 40%赤霉酸·14-羟基芸苔素甾醇可溶粒剂的研制.pdf
- B40团簇与四种DNA碱基分子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pdf
- H120和4_91疫苗株对IBV QX基因型毒株差异保护机理的初探.pdf
- 动物源性食品中上百种兽药残留高通量筛查方法的研究.pdf
- 多情景模拟下芬兰两河流域土地利用预测研究.pdf
- 多头带绦虫HSP60、p36功能初步探究及AgB、TPx诊断价值评估.pdf
- 多小穗小麦种质10-A穗部相关性状的基因定位.pdf
- 氟化钠通过激活MAPK和NF-κB信号通路诱导小鼠肝脏炎症反应的研究.pdf
- 复合生物种衣剂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及配比优化.pdf
- 复合酸化剂和柴胡提取物对球虫攻毒肉鸡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pdf
- 复合维生素纳米乳对围产期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pdf
- 钙-钾调节矮秆波兰小麦苗期镉_锌互作的生理及分子响应.pdf
- 甘蓝型油菜BnF3H和BnDFR基因与相关MYB转录因子的克隆及表达分析.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